八成投资亏损!有人一仓获利1.2%、年赚三成,辛苦钱变他人收益

 78    |      2025-10-10 17:20

九月的A股行情,有的地方普遍亏损,涨跌比大概是13,局面并不理想;可是也有一些投资者,全部持仓都赚钱,涨了大概1.2%,全年收益已经超30%,算是在逆势中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在同样的市场氛围里,为啥有的人赚得多,有的却赔得凶呢?其实,关键还得看投资策略和选股眼光。有的人挑对了股票,买在低点,卖在高点,运气稍好一些;而有的人操作不够灵活,又或者跟风盲目,结果就差得远了。再加上个股的基本面、行业前景和持仓管理这些因素,也让收益的差距拉开了。总之,就是会有人能抓住风口,也有人踩了陷阱。

一、主线怎么选?看“抗跌+爆发”,而非追“热点”

在震荡市里,判断主线的重要依据就是“回调时抗跌,反弹时领涨”。比如,9月里固态电池和储能板块的表现,就完美地印证了这一点。大盘回调了2%的时候,这些板块最多也就跌了1%,领跑表现说明它们在这样的行情中还是挺坚挺的。

每次大盘反弹1%的时候,它们能涨2%到3%的幅度,这样“硬气”的表现,不是靠炒概念,而是真金白银的基本面硬实力。比如,某固态电池龙头公司,第三季度的产能利用率从80%提升到了95%。

手头上的车企订单都排到了年底,储能方面更是不用说了,国内的大型储能项目招标量比上个月增加了35%,上游电池的采购量同比上涨了50%。这些都说明业绩上涨的信号特别明显。

普通投资者在挑选热点题材时,不需要太纠结于繁杂的分析,记得优先考虑那些有政策支撑、需求明确的领域,比如说固态电池,背后其实藏着新能源汽车升级的刚需;再比如储能,得到“双碳”政策的推动,发展前景挺看好的。

这些领域的主线周期会更久远,不会几天涨涨就消停一阵子。走到这条赛道上后,关键还是看企业的“产能、订单、毛利率”状态,比如说某个储能公司,最近三个季度的毛利率从20%涨到25%,订单数也翻了一番。

这种“量价齐涨”的股票,比只盯概念的更靠谱不少呀。很多人在找到靠谱主线之后,因为短期的调整搞得心里慌,就像九月份,有投资者买了固态电池龙头,一遇到1.5%的回调就果断割肉了。

结果错过了后面5%的涨幅,其实只要基本面没出问题,回调反而是买入或增仓的好时机,而不是风险所在。要注意别陷入一个误区:别贪心想“全都抓住”。

九月份机器人、算力板块挺热闹的,然而不少股票涨了20%,业绩却只增长了5%,这估计是“预期太过火爆”。有的投资者一周内换了三个热点板块,结果每次都只赚点“小钱”,也挺折腾的。

反倒是坚持搞固态电池的投资者赚得多一些。市场波动时,只要把握住一个核心主线中的“鱼身”部分,就远比大多数人更占便宜。

二、中国资产怎么看?港股估值修复,不是“炒泡沫”

最近港股的动向还挺引人注意的,像腾讯、阿里这些大佬估值慢慢回升了,好像让一些资金开始从美股的英伟达、微软那里抽身,转投港股。主要原因是,港股的估值逐步修复,市场氛围变得更稳了,加上这些龙头企业的潜力被重新看重,吸引了不少资本回流港股。这阵势让投资者觉得在港股布局更有把握,也希望利用估值修复带来的机会赚一笔。

因为中国的资产估值实在是太低了,现在A股和港股的整体估值大概只有美股的三分之一,毕竟中国可是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A股里有不少企业……

像某个家电巨头,过去三年净利润涨幅稳定在15%,市盈率却只有12倍左右,可相比之下,美股同行业的公司市盈率普遍都在20倍以上。这种“价值洼地”毫无疑问会引来资金的关注。

不过呢,也得留意,港股的估值修复并不是无限制地上涨,比如腾讯,之前涨了不少,市盈率从18倍涨到25倍左右,差不多快到行业合理范围了,要想再冲一波,还是得靠业绩撑场。

Q3腾讯视频号日活用户突破4亿,广告收入同比涨了28%,这些业务的闪光点才是接下来上涨的“底气”。普通投资者在玩港股的时候,就别盲目去追那些已经涨到天花板的龙头股啦。

可以留意那些“估值还没调整过来、业绩表现不错”的目标,比如港股里的新能源产业链和高端制造厂商。这些公司既能享受国内政策的福利,又在全球市场上有竞争力,估值回升的潜力也更大一些。

比方说,有个港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公司,市盈率才10倍,过去三年的净利润年增长率达到20%,比起美股同类企业,估值低了一半。这种标的在估值修复的行情中,上升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

三、市场趋势怎么抓?“龙头化”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最近A股和港股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走向,就是越发“美股化”,说白了就是资金越来越聚焦在龙头企业,中小市值股票渐渐变得冷清。这状态和美股挺像的,纳斯达克指数都创历史新高了。

不过呀,大概有70%的个股还在2021年高点的三分之一以下,表现强势的基本上还是苹果、微软这些所谓的“七姐妹”。现在A股和港股也是这个趋势,某个关键行业的龙头,最近一个月涨了大约15%。

同行业内的小盘股平均下跌了5%,而港股的腾讯、中国海洋石油这些龙头股,最近的涨幅也远远超过整体市场的平均表现。这种“头部企业化”的方向,实质上是资金对“稳妥性”的青睐和追逐。

在震荡行情里,大家更倾向于把资金投给那些“业绩稳健、抗风险能力强”的大盘股,一些中小市值的票,业绩不稳定,行情一不好,甭管多快就容易掉得惨兮兮。

普通散户想趁这个走势,得记住“舍小抓大”,别再盯着那些没有业绩、靠炒作概念的小盘股,把注意力转向各个行业的领头羊企业。

就像在九月,有一位投资者,把60%的仓位放在固态电池和储能行业的龙头股上,20%投在港股的领头公司,剩下的20%则留着应变,不仅赚到了主要方向的收益,还沾上了估值调整带来的好处。

四、实操建议:仓位与目标,别犯“贪心”的错

在震荡市里,保持合理的仓位控制和明确的盈利目标,能让你少走不少弯路。从收益来说,全年达到30%已经相当不错了,要想再冲到40%到45%,就得靠主线和资产双管齐下共同发力。

比方说,有位投资者把主要资产都投入到固态电池这个热门板块,份额占得比较重,同时还分一部分资金投在港股的龙头股,期待估值回暖带来收益,再拿少量的仓位搏一搏前期调整到位的磁材股,想着旧爱还能弹回来。

用这种“多样布局+集中主线”的方式,既能保障收益,还能降低风险,在操作上呢,还有两个小技巧要留意,很多人看到别人手里的股票涨了,就忍不住换一换,结果反倒越换越亏损。

在震荡市里,保持不动的策略,往往比频繁操作更靠谱,只要主线没有出问题,龙头股没有跌破,咱们就得坚定持有。再者,别想着同时赚钱多线,比如主线、小票和港股,抓住一两个机会,就已经比大多数人快一步了。

结语

在这样上下波动的行情里,为什么有人还能赚到钱呢?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对市场动向挺敏锐,懂得等到合适的点入场或退出,像是在摇摆不定的市况中,抓住了那一瞬间的机会。再者,他们可能有一套自己的操作体系,善于控制仓位、分散风险,虽说整体环境不太友好,但只要掌握好节奏,总能找到那点“缝隙”,挤进帐中。

其实答案就那么简单,抓准主线,把握资产的合理估值,跟对行业龙头的趋势走路。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并不需要拼命追求“成为高手”,只要能专注挑一个靠谱的主线,稳扎稳打,就能收获不错的收益。

锁定几只行业龙头,合理安排仓位,震荡行情中也能稳步获利。不管市场以后怎么起伏,得记住,赚钱的关键从来不是“猜涨跌”,而是“看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