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惊变!4比1投票出炉,中俄英法一致行动,美国遭遇史上最惨痛滑铁卢

 76    |      2025-08-19 10:21

联合国安理会近日的紧急会议上,出现了一幕极为罕见的场景。在常任理事国中,中、俄、英、法四个国家立场高度统一,矛头直指以色列。五常之中,唯独美国选择了沉默与辩护,形成了一场4比1的鲜明对峙。

这一局面的背后,是一份足以引爆整个地区局势的计划。它不仅让传统的东西方阵营界限变得模糊,更将美国置于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岛之上。

一份“清空加沙”的计划

风暴的中心,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下的安全内阁近日批准的一项军事计划。这份计划的目标直截了当:以军准备全面控制加沙城。

更令人震惊的是计划的细节。据匿名以色列官员透露,该计划要求在今年10月7日之前,将加沙城内所有的巴勒斯坦平民,约80万人口,强制迁移到所谓的中央难民营或其他地区。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延恰对此发出严厉警告,称此举若得以实施,将引发“另一场灾难”,带来更多的强迫迁徙、杀戮与破坏。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里亚德·曼苏尔更是直言,以色列的目的就是“通过强迫转移和屠杀来摧毁巴勒斯坦人民,吞并我们的土地”。

正是这份激进的计划,促使英国、法国、丹麦、希腊、斯洛文尼亚共同提请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8月10日的会议上,四个常任理事国展现了惊人的一致性。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明确表态,必须坚决反对以色列占领加沙的企图,强调“加沙属于巴勒斯坦人民”,任何改变其人口及领土结构的行为都必须抵制。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波良斯基则将该计划斥为“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并尖锐地批评以色列外长,指责其一周前还在安理会为人质问题表示担忧,当时却早已知晓内阁的这项决定。

就连美国的传统盟友也毫不留情。英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卡里乌基直言此举是“错误的”,认为扩大军事行动既无法结束冲突,也无助于人质获释,只会加剧苦难。法国代表贾伊·达尔马迪卡里则直接要求以方撤回决定,重申法国“坚决反对任何占领、吞并或定居加沙的计划”。

在这片谴责声浪中,美国的立场显得格外刺眼。美国代理常驻联合国代表多萝西·谢伊在会上继续为以色列辩护,坚称其拥有“自卫权”,并将地区问题归咎于哈马斯“不接受停火”。她甚至反过来批评其他成员国,称指控以色列“犯有种族灭绝罪”是“明显错误的”。

华盛顿为何不惜与全世界对抗,也要独自为以色列站台?原因错综复杂。首先是根深蒂固的战略捆绑,以色列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战略支点,其地位不容动摇。为了保住这个盟友,美国愿意付出巨大的外交代价。

其次,现任总统特朗普的个人算盘也与此不谋而合。特朗普在任期间,就曾公开发表过“清空并接管加沙”的言论。如今以色列的行动,几乎是其过往设想的实践版。美国副总统万斯模棱两可的表态,称对该计划“既不赞同也不拒绝”,认为其中“显然,有很多缺点和优点”,更坐实了这种默许。

撕裂的盟友与内耗的以色列

安理会的分歧只是冰山一角。以色列的计划正引发一场更广泛的撕裂,即便是其最坚定的盟友也无法苟同。德国总理默茨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不会支持该计划,他反问道:“这些人该去哪里?我们不能那样做,我们不会那样做”。

西班牙、爱尔兰、挪威等多个欧洲国家外长也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占领加沙将严重阻碍“两国方案”,而这被认为是实现持久和平的唯一途径。

与此同时,以色列国内也并非铁板一块。反对党领导人、前总理拉皮德将内塔尼亚胡的决定称为一场“将导致更多灾难的灾难”,并预言“人质将死,士兵将死,经济将崩溃,我们的国际地位将崩溃”。

经济账同样现实。以色列媒体测算,该计划将在几个月内耗资数十亿美元,使国家赤字增加2%,并导致医疗、教育和福利预算被大幅削减。

尽管国内外反对声浪高涨,内塔尼亚胡依旧态度强硬,宣称“无论有没有其他人的支持,我们都会赢得战争”。他声称这是迅速结束战争的最好方式,并承诺为撤离的平民提供充足物资。

但现实却冰冷残酷。哈马斯方面指出,在长达22个月的冲突中,已有超过6.14万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国际救援组织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周仅有1210辆援助卡车进入加沙,不足最低需求的14%。加沙地带儿童营养不良的病例正呈“指数级”增长,其影响可能“跨越几代人”。

当政治的强硬与现实的悲剧交织,任何关于“胜利”的宣言都显得无比苍白。这场4比1的对峙,与其说是地缘政治的博弈,不如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在绝对的军事优势和唯一的超级大国支持下,一种近乎失控的危险冲动,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无数无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