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铜质纪念章躺在山西博物院的玻璃柜里,表面氧化形成的铜绿像极了太行山的苔痕。1944年冬天,太行山腹地的黎城县南委泉村突然热闹起来,四百多位穿着补丁棉袄的庄稼汉和扎着头巾的妇女,胸前都别着这样的徽章——这是第一届太行区群英大会的现场,杀敌英雄和劳动模范在日军炮楼眼皮底下开了场表彰会。
李马保的纪念章边缘有道豁口。这位榆社县农民发明了"劳武结合"的绝活:腰间别着手榴弹种地,敌人来了抄枪就打,地头随时能变战壕。他带领的民兵队种出千斤粮,还顺带端掉三个伪军据点。当时流传的顺口溜说:"李马保的锄头会说话,刨进土里长庄稼,抡到空中变枪把。"
纺织模范石榴仙的纪念章沾着棉絮。这个昔阳县小脚女人带着妇女们把纺车搬到山沟里,日军扫荡时就埋机器钻山洞。她们织的土布能绕太行山三圈,前线的八路军战士说:"石榴仙的布匹比钢板还结实,子弹打上去都要拐弯。"最绝的是她们把情报编进布匹纹路,伪军查获的"普通布料"在八路军手里能变成作战地图。
赵亨德的纪念章带着火药味。这位"正太路拦路虎"专挑月黑风高夜扒火车,有次带队炸军列,发现车厢里全是日本侨民。他愣是冒着暴露风险挨个搜查,最终在女人裙摆下揪出伪装成孕妇的日军参谋。后来日军在正太路沿线贴满他的通缉令,悬赏金额够买两百头驴。
这些带着战场痕迹的纪念章现在排成北斗七星的形状。玻璃展柜反光时,铜质徽章会在地面投下细碎光斑,像当年散落在太行山的星火。有位老民兵参观时突然敬礼,他说听见纪念章在柜子里叮当作响——那是1944年冬天的北风,正吹过南委泉村光秃秃的枣树枝。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