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救人错过高考,父母含泪支持“明年再来”,一通电话改变命运

 106    |      2025-07-26 19:17

"我的命怎么比不上你的高考!"老人苍老的声音在马路中央回荡,像一把锋利的刀刺进林默的心脏。

林默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手里紧攥着准考证,距离语文考试开始只有十五分钟。

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凝固,他从未想过人生会在这样一个节点面临如此残酷的选择。

01

林默是北城一中的高三学生,成绩一直在年级前十,是班主任眼中稳上重点的"香饽饽"。

从小到大,他的人生轨迹仿佛被一条看不见的直线牵引着,清晰而笔直。

高考前的最后一晚,他仍保持着良好的作息习惯,九点半准时上床,枕边放着已经检查了三遍的准考证和文具。

宿舍里其他人还在挑灯夜战,唯独他平静地躺在床上,闭目养神。

室友王磊经常取笑他"像个老干部",但林默知道,长期保持稳定的生物钟比最后一晚的疯狂复习更为重要。

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床单边缘那道细小的裂缝,这是三年前他第一次搬进宿舍时就存在的小瑕疵。

窗外的雨声轻轻敲打在玻璃上,像极了2019年他第一次踏入高中校园时的那场秋雨。

一夜无梦,清晨五点半,他比闹钟早醒了十分钟。

林默轻手轻脚地起床,小心翼翼地避免吵醒室友们,卫生间的灯光在他脸上投下柔和的光晕。

电动牙刷嗡嗡作响,他盯着镜子里自己那双略显疲惫的眼睛,深呼吸,今天是决定未来的日子。

回到宿舍,他发现王磊已经醒了,正坐在床边紧张地翻阅笔记。

"紧张吗?"王磊问,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林默摇摇头,从抽屉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高考必备物品:准考证、黑色签字笔、2B铅笔、橡皮、尺子,每一样都有备用品。

校园食堂的早餐窗口前排起了长队,多是和他一样的高三学生,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紧张感,混杂着煎蛋和豆浆的香气。

林默选了一份清淡的面条和一杯温热的豆浆,坐在角落的位置慢条斯理地吃着。

食堂的电视正播放着晨间新闻,2025年6月7日的日期显示在屏幕角落,主持人报道着全国各地高考的准备情况。

他的父母昨天就已发来消息,简短而真挚的鼓励,末了是一句"相信你能发挥正常水平",这是林家人一贯的作风,不喜欢过度表达情感。

林默赶到考场时,离考试还有四十分钟,校门口已是人头攒动。

父母在校外为考生加油的横幅随风飘扬,空气中有股特殊的紧张气氛。

几个女生抱在一起小声啜泣,林默避开人群,径直走向自己的考场。

熟悉的教学楼门口,班主任张老师正在维持秩序,看到林默,他点头示意:"保持状态,常规发挥。"

林默回以微笑,脚步稳健地走上楼梯,楼道里回荡着他皮鞋与地面接触的清脆声响。

考场外,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人在背诵最后的知识点,有人闭目养神,还有人来回踱步。

林默走到窗边,深呼吸,望向远处的城市轮廓,一片朝阳映照下的金色。

他想起昨晚临睡前看到的那条新闻,关于一位大学教授如何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帮助一名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困的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故事。

这种时刻,人总会想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班级的学习委员路过他身边,紧张地搓着手:"林默,你怎么看起来这么淡定?"

林默笑了笑:"紧张也没用,发挥正常水平就好。"

他看了一眼手表,距离考试开始还有二十分钟,决定去趟洗手间。

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开教室的那一刻,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刹车声,紧接着是人群的惊呼声。

林默下意识地望向窗外,只见马路中央,一位白发老人倒在地上,周围的行人惊慌失措地聚集着。

那一刻,他的大脑一片空白,身体却已经自动做出反应。

他丢下手中的准考证,飞速冲下楼梯,穿过校门,奔向马路中央。

02

老人的脸色发白,嘴唇微微发紫,躺在地上不时抽搐,一条腿弯曲成不自然的角度。

人群中有人惊呼:"快叫救护车!"但除了拿出手机拍摄的,没人真正行动起来。

林默跪在老人身边,回忆着学校急救培训课上学过的知识,立即检查老人的呼吸和脉搏。

脉搏微弱而不规则,老人的呼吸急促,林默立即拨打了120,然后脱下校服外套盖在老人身上。

"老人家,您能听到我说话吗?"林默俯身问道,同时轻轻拍打老人的面颊。

老人的眼睛缓缓睁开,浑浊的眼神中透着恐惧和痛苦:"我的药...口袋里...心脏病..."

林默迅速在老人的衣兜里摸索,找到一瓶硝酸甘油,按照标签说明帮老人舌下含服。

汗水顺着林默的额头滑落,打湿了他的衬衫领口,六月的阳光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地面,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汽油味。

"让一让,我是医生!"人群中走出一位中年男子,蹲下身检查老人的情况。

"你做得很好,"医生对林默说,"但他需要立即送医院,可能是心肌梗塞。"

林默点头,突然想起自己还有高考,慌忙看表,距离语文考试开始只剩下十分钟。

"救护车要多久能到?"他紧张地问道。

"现在是早高峰,恐怕要二十分钟以上,"医生皱眉,"老人等不了那么久。"

林默咬紧了嘴唇,手指不自觉地抓紧了裤腿,形成几道深深的褶皱。

"我的车就在附近,"一位穿着工装的中年男子从人群中走出,"可以送老人去医院,但需要有人帮忙。"

林默看了看手表,又看了看老人苍白的面容,内心天人交战。

老人似乎感受到了他的犹豫,颤抖着伸出手,抓住了林默的袖口:"小伙子,别管我了,你还有考试吧?"

老人的声音很轻,但在林默耳中却如同惊雷。

"我的命怎么比不上你的高考!"老人自嘲地笑了笑,松开了抓着林默的手。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林默看到老人枯瘦的手上有一道淡淡的疤痕,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他想起了自己的爷爷,那个在他十岁生日时送给他人生第一本科普书的老人,如果是爷爷躺在这里,他希望有人伸出援手。

"我送您去医院,"林默坚定地说,声音出乎意料地平静,"高考明年还可以考。"

他和工装男子一起小心地将老人抬上车,一路上紧握着老人的手,不停地安慰着。

老人的手很凉,手背上突起的青筋像一张细密的网。

汽车冲向医院的途中,林默的手机疯狂震动,是班主任和父母的电话,但他无暇接听。

车窗外,城市的景色飞速掠过,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恍如他曾经规划好的人生轨迹,此刻全部被打乱。

医院的急诊室白得刺眼,消毒水的味道充斥着林默的鼻腔,让他想起三年前因为肺炎住院时的情景。

护士推着轮椅迎上来,迅速接管了老人,临走前,老人紧紧抓住林默的手:"谢谢你,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林默,北城一中的学生,"他回答,声音有些颤抖,"您保重身体。"

老人虚弱地点点头,被推进了抢救室,红色的灯亮起,林默站在原地,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高考语文科目已经开始了。

他掏出手机,上面有二十多个未接来电,大部分来自班主任张老师和父母。

走出医院时,远处的钟楼报时的钟声敲响,上午九点,语文考试已经进行了半个小时。

林默站在医院门口,初夏的阳光照在身上,却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寒意。

他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出奇地平静:"你还好吗?"

"我错过了语文考试,"林默说,声音有些发抖,"我送一位心脏病发作的老人去了医院。"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是父亲深沉的声音:"你做了正确的事,别担心考试,我们有办法。"

挂断电话,林默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疲惫,他在医院门口的长椅上坐下,初夏的风吹过他的脸颊,带着一丝特殊的清凉。

03

回到学校时,语文考试已经结束,校门口站着焦急等待的班主任张老师。

看到林默,张老师快步迎上来,脸上的表情复杂:"你还好吗?"

林默点点头,喉咙发紧:"对不起,老师,我..."

张老师摇摇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学校已经联系了教育局,正在申请特殊情况处理,下午的数学考试你必须参加。"

林默回到教室,同学们的目光像无数把利剑刺向他,有好奇,有同情,还有一丝丝难以察觉的幸灾乐祸。

王磊递给他一瓶水:"兄弟,听说你救人去了?真是英雄啊。"

林默接过水,手指触碰到冰凉的瓶身,那种真实的触感让他恍惚间有了一丝安慰。

"不是英雄,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他轻声说,喝了一口水,水滑过干涩的喉咙,带来一丝缓解,"考得怎么样?"

"一般般,"王磊耸耸肩,眼神却闪烁着掩饰不住的兴奋,"作文题很适合我。"

林默强撑着笑了笑,内心却如同被一块巨石压着,沉重得难以呼吸。

下午的数学考试,林默勉强集中精神应对,但明显状态不佳,平时拿手的几道题目居然一时想不出解法。

考试结束后,父亲在校门口等他,那个一向严肃的中年男人罕见地给了他一个拥抱。

"儿子,你做得对,"父亲的声音有些哽咽,"比起考上什么大学,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更重要。"

回家的路上,街边的梧桐树叶随风轻舞,车窗外的世界依然如常,只有林默的世界天翻地覆。

母亲准备了他最爱吃的红烧排骨,饭桌上却异常安静,只有筷子碰触瓷碗的清脆声响。

"教育局怎么说?"母亲终于打破沉默。

"可以参加明年的高考,今年的成绩作废,"父亲叹了口气,"或者走单独招生渠道,但几率很小。"

林默低头看着碗里的饭菜,突然没了胃口,排骨的香气在鼻尖萦绕,却激不起任何食欲。

"我去看看那位老人,"他轻声说,"想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父母交换了一个眼神,母亲点点头:"去吧,但别太晚回来。"

北城中心医院的走廊上,消毒水的气味依然刺鼻,林默找到了老人所在的病房。

推开门,他看到老人靠在床头,脸色比早上好了许多,床边坐着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西装革履,气质不凡。

"是你!"老人看到林默,眼睛一亮,向床边的男子介绍,"儿子,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个小伙子,要不是他,我可能就..."

男子站起来,向林默伸出手:"感谢你救了我父亲,我是周明,周老先生的儿子。"

林默握住对方的手,感受到一种坚定有力的力量:"不用谢,换做是谁都会这么做。"

周明深深看了林默一眼:"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此牺牲自己的高考。你是北城一中的学生吧?成绩怎么样?"

林默有些窘迫:"还可以,年级前十。"

老人在床上激动地说:"这孩子救我的时候,眼看就要进考场了,我让他别管我,可他说'高考明年还可以考',就这么把我送来了。"

周明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他递给林默一张名片:"我在清华大学工作,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随时联系我。"

林默愣住了,机械地接过名片,上面赫然印着"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 主任 周明"几个字。

回家路上,林默把玩着那张名片,心情复杂。

清华大学,那是他从小的梦想,如今却因为一场意外变得遥不可及。

接下来的几天,林默依然参加了剩余科目的考试,但心思已经不在其中,成绩自然大打折扣。

考试全部结束后,学校为他申请了明年的高考资格,同时推荐他参加一些大学的自主招生。

但林默清楚,这些都是安慰,失去了语文成绩,即使其他科目发挥再好,也很难被理想的大学录取。

父母开始讨论是否让他复读一年,或者考虑一些层次稍低的学校。

林默却出人意料地平静下来,每天依然保持着规律的作息,看书,跑步,偶尔去医院看望周老先生。

周老先生在医院住了两周后出院,临走前紧握着林默的手:"孩子,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要太在意,你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林默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但内心深处,那个从小树立的目标被打破后的空洞感依然存在。

六月逐渐过去,七月的热浪席卷了整个城市,知了在树上不知疲倦地鸣叫,宛如林默内心无法平息的焦虑。

高考成绩公布那天,班级群里炸开了锅,王磊考了全市第三,被北大提前录取。

林默在家中的电脑前刷新成绩查询页面,除了语文显示"缺考"外,其他科目的成绩都比平时模拟考试低了不少。

母亲站在他身后,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发:"没关系,明年再来一次。"

父亲则在客厅来回踱步,手机不断响起,是亲戚朋友打来询问成绩的电话,他一一挂断。

林默关掉电脑,走到阳台上,楼下小区的孩子们正在草坪上嬉戏,欢笑声透过夏日的空气传来,显得那么遥远。

他想起周明给他的那张名片,犹豫了一下,还是拨通了上面的电话。

"您好,我是林默,就是那天..."

"我记得你,"周明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温和而平静,"有什么事吗?"

林默听了他的话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我想问问,清华大学有没有什么针对特殊情况的招生政策?"林默小心翼翼地问道,心跳加速。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是周明略带歉意的声音:"很遗憾,即使是特殊情况,也需要有完整的高考成绩作为基础评估。不过,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些其他学校..."

林默的心沉了下去:"谢谢您,但不用了,我想我会选择复读。"

挂断电话,他深吸一口气,初夏夜晚的空气中带着一丝花香,远处的霓虹灯在夜空中闪烁,像是无数遥不可及的梦想。

04

七月底,林默开始为复读做准备,整理书本,制定计划,像是重新启动一台停摆的机器。

父母小心翼翼地围绕着他,生怕触碰到那根敏感的神经。

一个闷热的下午,林默正在书桌前整理笔记,门铃突然响起。

母亲去开门,片刻后,她的声音从客厅传来,带着一丝不可思议:"默儿,有人找你!"

林默走出房间,看见周明站在客厅中央,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信封。

"周叔叔,"林默有些惊讶,"您怎么来了?"

周明微笑着,将信封递给他:"有一份礼物要亲自送给你。"

林默接过信封,感受到一种特殊的质感,拆开后,一张红色的录取通知书映入眼帘,上方赫然印着"清华大学"五个大字。

他的手开始颤抖,眼前的文字变得模糊,怀疑自己是否在做梦。

"这是...真的吗?"林默抬头,声音嘶哑。

周明点点头,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百分百真实,清华大学特别招生委员会的决定。"

林默的父母也围了过来,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父亲小心翼翼地接过通知书,反复确认。

"但是...我没有语文成绩,怎么可能..."林默结结巴巴地说。

周明在沙发上坐下,示意大家也坐下:"这是一个特殊的决定,有几个原因。"

他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首先,你的平时成绩和模拟考试成绩都非常出色,特别是理科科目。"

"其次,你的事迹在教育系统内部引起了广泛关注,教育部专门为你的情况开了个案讨论会。"

"最重要的是,"周明的声音变得更加柔和,"你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品格和担当,正是我们清华大学最看重的素质。"

林默听着,眼眶发热,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复杂情感。

"但这不符合规定吧?"父亲谨慎地问道。

周明笑了笑:"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实际上,我们为你设计了一套特殊的评估方案,包括你的平时成绩、其他科目的高考成绩,以及一次特别面试。"

"面试?"林默疑惑地问。

"是的,就在上周,"周明神秘地笑了,"还记得你来医院看我父亲时,我们的谈话吗?那就是面试的一部分。"

林默恍然大悟,回想起那天与周明的交谈,确实涉及了很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话题。

"你的回答打动了招生委员会的所有人,"周明继续说,"特别是当被问到'如果时光倒流,你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这个问题时,你毫不犹豫的肯定回答。"

林默低下头,眼泪终于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滴在通知书上,晕开一小片水痕。

母亲轻轻抱住他,也哭了起来,父亲站在一旁,眼眶泛红,手不自觉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发。

"谢谢,谢谢您,"林默哽咽着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周明摇摇头:"不用谢我,这是你应得的。我只是帮你把故事讲给了正确的人听。"

他站起身,准备离开:"开学前还有一些手续需要办理,到时候我会联系你。"

林默送周明到门口,夏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形成一道金色的光带。

"对了,"周明回头说,"这个消息会作为'高考人物特写'公开发布,你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会有一些媒体采访。"

林默点点头,内心却掀起惊涛骇浪,无法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送走周明后,林默回到客厅,父母正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份录取通知书,仿佛它是一件珍贵的易碎品。

"儿子,"父亲声音颤抖,"你知道吗,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不是你考上了清华,而是你救人的那个决定。"

母亲擦着眼泪点头:"是啊,那一刻,我们知道自己没有白养你这么多年。"

林默抱住父母,三人在客厅里相拥而泣,窗外,知了依然在鸣叫,但这声音在此刻听来却格外动听。

当晚,林默辗转难眠,躺在床上反复翻看那份录取通知书,手指轻轻抚过上面烫金的校名,生怕它会突然消失。

床头的闹钟显示凌晨两点,他依然清醒,脑海中回放着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

从高考那天救人的决定,到面对失去机会的绝望,再到今天意外的惊喜,命运的转折来得如此突然。

他想起周老先生在病床上握着他的手说的话:"孩子,善良永远不会被辜负,只是回报的方式和时间我们无法预知。"

窗外,夏夜的风轻轻吹拂,带来远处槐花的香气,林默终于感到一丝倦意袭来,慢慢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清晨,他被手机铃声惊醒,是王磊打来的电话,语气兴奋到几乎失控:"林默!我刚看新闻,是真的吗?你被清华录取了?"

林默揉了揉眼睛,声音还带着睡意:"嗯,是真的。"

"太不可思议了!"王磊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整个班都炸锅了,张老师刚才在群里发了消息,说要为你举办一个特别的欢送会!"

林默这才意识到,周明说的"高考人物特写"可能已经发布了,他急忙打开手机新闻app,果然,自己的照片赫然在列,标题是《为救心脏病老人耽误高考,高三男生获清华特别录取》。

05

新闻传播的速度远超林默的想象,到中午时分,他的手机几乎被各种祝贺短信和电话淹没。

班主任张老师亲自上门,给了林默一个热烈的拥抱:"我就知道,做好事不会没有回报。"

林默腼腆地笑了笑:"张老师,我还是觉得有点不真实。"

张老师拍拍他的肩膀:"这是你应得的,学校已经决定在开学典礼上表彰你的事迹,作为新生的榜样。"

接下来的日子,林默不断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讲述那天的经历和感受。

最让他意外的是,很多人并不关心他是如何被清华录取的,而是更在意他当时做出救人决定的那一刻的想法。

"当时只是本能反应,"林默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说,"我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人命关天,考试可以重来,生命却不能。"

八月中旬,周老先生邀请林默一家去他家做客,那是一套位于城市中心的豪华公寓。

周老先生的精神状态已经完全恢复,看起来比医院里年轻了十岁。

"孩子,"周老先生握着林默的手,眼中含泪,"我这辈子做过很多事,但最值得的,就是把你引荐给我儿子。"

林默摇摇头:"周爷爷,您不需要这样,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周明在一旁笑着说:"他一直这么说,但你知道吗,林默,你的故事已经在清华校园里传开了,新生还没报到,你已经成了名人。"

餐桌上,周明详细讲述了林默被录取的全过程:"实际上,这不是什么特殊照顾,而是清华多年来一直在实施的'品格优先'招生理念的一部分。"

"我们相信,真正的人才不仅仅是分数高的学生,更是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决定的人。"

林默的父亲举起酒杯:"感谢你们给我儿子这个机会,我们全家都铭记在心。"

周明摇摇头:"这不是恩惠,而是认可。清华需要像林默这样的学生,他们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饭后,周明单独找到林默,递给他一张纸条:"这是我在清华的老同学,现在是电子工程系的主任,开学后可以去找他聊聊,他对你很感兴趣。"

林默接过纸条,感激地点点头,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九月初,林默收拾行李准备前往北京,房间里的墙上贴着一张全家福,是高考前拍的,那时的他还不知道命运即将给他带来如此大的转折。

出发那天,整个小区的邻居都来送行,连平时不怎么说话的楼下老大爷也特意上楼,塞给他一个红包:"好好学习,为咱们小区争光。"

火车站,父母依依不舍地送别儿子,母亲不停地叮嘱着各种生活小事,父亲则一直沉默,直到最后才紧紧抱住儿子:"记住,无论在哪里,做一个正直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列车缓缓启动,林默透过车窗,看着站台上渐渐远去的父母身影,内心百感交集。

窗外的风景飞速后退,田野,村庄,城市,一一掠过,宛如他这几个月经历的人生起伏。

他掏出手机,翻看那条已经保存的新闻:"高三男孩为救老人耽误高考语文,3个月后老人儿子赠清华录取通知书"。

这个标题曾经让他觉得不真实,如今却已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

列车上,一位中年女士认出了他:"你是不是那个救人的高考生?我女儿现在初三,我经常给她讲你的故事。"

林默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女士继续说:"你知道吗,你的故事改变了很多人,包括我女儿,她说想成为像你一样的人。"

听到这话,林默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原来自己的选择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影响了其他人。

北京的秋天比他想象的要凉爽,清华园的古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地上。

报到那天,林默站在清华园的门口,仰望着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却真实地展现在眼前。

迎新处的老师认出了他:"你是林默吧?欢迎来到清华,周主任特别交代要照顾好你。"

林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谢谢,但请和其他同学一样对待我就好。"

宿舍里,他的室友们已经到齐,得知他的故事后,都用敬佩的眼光看着他。

"其实我挺幸运的,"林默放下行李,坐在床边说,"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开学典礼上,校长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了林默的故事,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林默坐在人群中,脸涨得通红。

典礼结束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主动找到他:"年轻人,我听说了你的故事,想请你到我的课堂上分享一下经历,可以吗?"

林默受宠若惊:"当然可以,这是我的荣幸。"

周明曾经说过的那位电子工程系主任也兑现了承诺,邀请林默参加了一个特别的科研项目,研究如何用技术手段提高急救效率。

"你的经历给了我们灵感,"主任说,"如果有一种便携式设备,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专业指导,或许能救更多的人。"

林默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项目中,感到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意义和方向。

一年后,在一次校友会上,周明向林默介绍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是我们学校的老校友,现在是国家急救中心的主任。"

老校友握住林默的手:"周主任经常提起你,我们正在推动一项全国性的中学生急救培训计划,希望你能参与其中,把你的经历和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

林默欣然接受了这个邀请,从此,他的故事不再只是一条新闻,而是成为了激励无数年轻人的力量源泉。

五年后,当林默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时,他参与研发的"急救智能指导系统"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试点应用,挽救了无数生命。

毕业典礼上,当被问及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是什么时,林默的回答很简单:"就是那个看似让我失去一切,实际上却让我获得更多的决定。"

回首那个夏日的清晨,一个18岁男孩在高考和救人之间做出的选择,不仅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

如今,当人们提起"高三男孩为救老人耽误高考语文,3个月后老人儿子赠清华录取通知书"这个故事时,他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感人的偶然,而是一个关于选择、责任和人性光辉的永恒寓言。

正如林默常说的那句话:"人生中最重要的考题,往往不是出现在考卷上,而是出现在你最不经意的日常选择中。"

而他,无疑是这道人生考题的满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