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真忍不住先问一句,巴飞行员抱怨的那训练到底比和印军实战还狠?听起来有点扯吧?我查了资料后,心里那叫一个震惊。不是真在说训练比实战难,还真要这么比。你想想,去年5月,印巴空战,巴方的歼-10CE用霹雳15E导弹,总距离160公里,就锁定打掉印度阵风,那画面想想都蛋疼。印度那边咋说,雷达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干掉了。你让人怎么不气?那演习数据更别提了,5架歼-16连11场对抗,击落51架“蓝军”战机,平均每架超过10架。你怎么理解这个?我都晕了,网友截图说的,歼-16装备了新式的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400公里,霹雳15E导弹200公里,光听这数据就一股战斗火药味。你说这比起印度空军那点“还可以的”苏-30MKI,差距太明显。
但是问题来了,这些演习成果真能全盘照搬到实战?我看未必。这次演习偏偏是中巴联手,特别是巴国军方,之前基本用的还是北约体系战术,战术体系在对付某些特定体系时也不一定有效。随着中国军改的推进,线上的装备、战术和实战能力都飞速跟上了,歼-16、歼-10C都装备了最新雷达和导弹,体系优势一目了然。印度那边的反应也不是吃素的。苏-30MKI、阵风都不笨,毕竟都接受过西方战术体系培训,虽然被“碾压”了几次,可他们就算不会承认,也知道自己短板在哪。就是说,这打的不是“龙蛇争霸”,更像是现代空战的“微笑曲线”:你用最先进的装备拼短距离突击,敌人用体系化作战利用数据链和预警机做大脑,打得你哭都找不到地方。
我查了个资料,美联储的数据也都放在一边,商务部报告指出,过去十年中巴空军在规模和装备上都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突飞猛进,像歼-16、歼-10C这些型号的性能,跟两三年前比差距就拉大很多。比如去年中国出口的歼-16,采用了更先进的空空导弹,更复杂的电战系统,战场上甲乙丙丁都得考虑。你说印度承担得起“瞎子打架”的悲剧吗?他们的预警机用俄语宣布坐标,阵风用法语传数据,苏-30用英语喊支援。沟通不到一块儿,还想赢?不可能的。
真的,训练的假想敌比阿三还难,原因就藏在这些细节里。其实不用多说,巴伙计们能跑到这个级别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他们的优势来自哪里?从我了解的,有点玄乎但也是真的,就是体系作战能力。啥意思?就是一整套作战体系,要看数据链、雷达、预警机、导弹相互配合,而不是单个机型。
我看,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训练那么猛,实战还不是一样?错!现代空战不是比装备,比手速,比反应,更重要的是体系组成。你说如果没有中巴的共同演习,巴军怎么知道,原来用霹雳15E,160公里外就能解决敌人?这次演习的“战果”有一定可信度,但真正的考验还是在实战中。问题是,印度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我觉得他们还在追赶,追了那么多年,连数据传输都像在抑制通信。你说那种状态,还能拼出个“还能打对吧”的样子吗?
且不说未来怎么变,但这场“暗战”背后的核心,明显不是谁有多牛,而是谁的体系更系统,更有逻辑。对了,真想知道,印度会不会也在偷偷研究,怎么用法语、俄语传情报,免得告诉巴方他们其实也“进步”了?呵。真别小看这种“训练”里藏的深意。战场上讲究的就是体系,单纯的硬件或飞行技术,能打赢吗?我觉得,最起码,到现在还没看到“硬件”就能完美胜出的例子。你要是真的信一堆“天上掉馅饼”的顺风耳,别怪我没提醒你,那“战果”再牛,也可能只算是战术演习的皮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