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我来描述一下《未知的首尔》杀青之后的朴宝英,大概脑海里最先浮现的画面,就是她一边大喘着气一边笑着说:“以后再也别让我一人分俩角了,是真的累!”你以为明星都是大罗神仙上身,台词随手一背,情感随口一煽吗?可现实啊,她也是人,也会被剧本的想法冲昏头脑,上了场才发觉挑战超纲,好像小时候第二天就要期末考试,今天复习开始头疼的你我。
说真的,这部《未知的首尔》,主打“双胞胎互换人生”——你觉得是玛丽苏土味偶像剧那一套?还真不是,咱朴演员一人要在镜头前演两个完全不同,又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自己”,明明面孔还是那张面孔,可一转身,说话方式、个性、动作、气场,全都不一样,这难度系数,不亚于在班会上自编自导自演单人短剧。她自己说刚接本子时没多想,等开始拍才害怕,不愧是“无知者无畏”这句话的生动写照。说到底,艺术创作里有多少天马行空的想法,背后就有多少血汗和“后悔药”,这波朴宝英的亲身体验,绝对不是“老艺术家矫情”能带过去的。
再来,剧本吸引她也不怪,故事设定真有意思——双胞胎交换人生,用别人的壳找真爱,顺便把自己活明白。这样的桥段其实让观众想起那些老掉牙的“交换人生”老梗,新瓶装旧酒?结果人家本剧玩出了点新鲜感。编剧没强行扯天花板上的乌鸦当喜鹊用,而是通过大量细腻的小心思,把两个女人的味道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帧画面里。朴宝英跟导演还一块琢磨,决定摒弃那种大开大合、为了区分而分的表演套路,反倒用细节致胜。我印象最深的,未来那种带点家庭气息的嗓音,是你吃饭时和妈妈吐糟的随意,而未知说话带点城市腔调,像你电话面试绷着的状态。视觉上更别说了,两个人的发型、妆容,甚至是带一撮小尾巴的发丝,都像是彩蛋藏给细心观众解密的。
说到这儿,身为吃瓜群众,是不是多少有点明白,这戏不是演技炫技,也不是爆款桥段堆砌。现实生活比电视剧要复杂得多,有些人明明过得腻歪透顶,可还是要假装很高级、很幸福。有点像朴宝英自己调侃:“别人看起来光鲜亮丽,结果真走近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火坑在跳。”她小时候还信过老鼠剪指甲造分身那种都市怪谈,想想,现在她在镜头前真成了“分身”,还真挺宿命的。
演艺圈这碗饭,要么埋头苦干,要么拼命自黑,不然光靠宣传词能火到哪儿去?朴宝英的“贴地气”本事,是从小混出来的。她自己说,比起两个角色,更懂未知的那种挣扎——乡下孩子,上大城市,啥都试过、啥都摔过电话,被现实一道道打脸磨出来的勇敢,不是几句台词能唬弄过去。如果你也有从0到1咬着牙走出来的感受,看到她苦着脸说“下次再也不接一人两角了”的时候,八成跟我一样会心一笑。这种自嘲式的承认,恰恰是一个演员最真诚的可爱,不是每个明星都能把“脆弱”摆出来给大家围观。
说一嘴,朴宝英对合作男主也没藏着掖着,无论是本以为会调皮结果是“伪成熟”派的朴珍荣,还是外表一本正经实则冷不丁蹦段子的柳炅秀,都成了她在这场表演“自我拉扯”里的小飞行员。她自己也笑,说两条爱情线都被观众宠着,这是多少男女主“端水大师”羡慕都羡慕不来的福分。
很多人觉得演员最难的是如何演得不一样,其实更难的是如何“让同一个脸,不断叠加新的灵魂”。这就像你前脚赶完办公楼的日报,下午换身衣裳,去见家长唠家常,没准晚上朋友圈里还要装作生活无敌美好。并非每个人都“人格分裂”,但每一个社会人,都得演最合适的自己。剧里剧外,大家都在做不假外表的那一个,也都在学着活出自己。
常常看到网上有人感叹,现在这世道,活得太用力太累,可又怎么样呢?像朴宝英说的,第二十个年头,才觉得自己有点长进。这种“慢成长”才是人生大实话。没必要天天看鸡汤磕灌顶,多数时候都是——翻过一座山,喘口气,你才知道刚刚那服苦药其实特有用。她没把演技说成“方法流”、“体验派”这种云山雾罩的高大上名词,而是讲得像一场筋疲力尽后酣畅淋漓的长跑。热闹背后只有自己知道,不管你表现得多洒脱,那股累只有自己心里清楚。
回头看看,《未知的首尔》其实给了很多现代人生存模板。不是说你得抄一遍主角人生剧本,而是你终归会在不经意的一瞬间,活成“未知”或“未来”的样子。拼命演好别人期待的自己,有时候是真本事,有时候也是无奈。偶尔试试换框思考,说不定哪天你也大胆换一次角色,发现其实自己也挺行。
哦,对了,这可不是说下次再给朴宝英推个一人五角,她还真能受得住。连她自己说都笑得打滑:“别逗了,再来一次真遭不住!”用她的话说,这不仅是演员20年一场自省,也是现代人阴霾天空下,唯一一束小阳光。电视剧看的是故事,多少人却在剧情里看到半个自己,内心的小火焰点亮,“喔,原来我也曾这么勇敢。”
说点矫情但现实的——假如人生也能像电视剧一样,换个身份、调个频道、掀个发型、变个腔调,我们是不是能更自在、更有安全感?可惜生活没有NG、不会回头重拍。艺人可以大声说“太累,这辈子不演了”,普通小伙伴就只能边喊累边上班。老生常谈里藏着小人物的辛劳,但藏不住的,是大家愿意分享脆弱,愿意拥抱成长。终究啊,最打动人的,还是那些在生活里苦中作乐,把不容易说成一笑置之的诚恳。像朴宝英一样,“太累,这辈子不想再演”,可第二天,她仍然敢在新舞台上亮相,咱们何尝不是如此——吐槽完了,继续上路。
最后来问一句,大家有没有在生活里当过“未知”或“未来”,即使累也勇敢地活出了自己的招牌角色?欢迎留言唠嗑,咱们下期再见。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