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Q2营收3567亿元,同比增速再创近三年新高

 82    |      2025-09-03 03:24

【引言】

假设有一家企业,不仅在疫情冲击、消费降级的年代,还能在多个季度连续逆势增长,且盈利能力持续攀升,这是不是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然而,这并非天方夜谭。就在8月14日,京东集团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展现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增长成绩:二季度营收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更夸张的是,它的京东外卖业务同比增幅竟高达199%! 不禁让人疑惑:这个成立于1998年的公司是靠什么能在零售、外卖乃至全球化扩张中通吃?风头甚至盖过了同行业的巨头?眼下,这份财报背后究竟藏着哪些秘密和隐忧?

---

【第一高潮】

京东,这个名字对中国消费者而言并不陌生,但它最近却因一种“新角色”频频刷屏——外卖行业新玩家。对手是老牌劲敌美团,后者几乎垄断了中国大部分外卖市场,如今京东选择在美团大本营“插一脚”,能玩转这场高风险高收益的游戏吗?数据显示,短短两个季度,京东外卖的订单量已经突破了日均2,500万单。与全职骑手直签五险一金合同,覆盖350座城市,入驻了150万家品质餐饮门店,甚至吸引超15万人报名加入旗下“菜品合伙人”项目。乍一看,这很梦幻,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大手笔狂投资源、烧钱扩张,这样的模式真能让京东在竞争激烈的外卖市场站稳脚跟?这背后,是别无选择的破局之举,还是一次豪赌?

---

【发展过程】

要理解京东为什么能交出这样的“成绩单”,我们得先来翻翻它是怎么稳扎稳打的。核心依然是京东的“王牌”:供应链效率和用户体验。零售业务依旧是集团的压舱石,这季度同比增长20.6%,经营利润率达到历史最高的4.5%。而依托这一优势,像京东外卖也趁势推出了诸如“七鲜小厨”等创新服务,以“租金人力双包干”的方式吸引商家,短时间内获得不俗复购率。

可别以为这只是数字的游戏。在国际市场上,京东也打出新牌。今年二季度,它在沙特推出了海外快递品牌JoyExpress,承诺“当日达,次日达”,帮助沙特消费者加速拥抱电商文化。再加上广东荔枝48小时“飞”至欧洲的案例,京东用实际行动告诉全世界,它不仅是一个零售平台,更是具有世界级供应链能力的“扛把子”。

然而,消费者不只盯着价格和效率,也在乎情感寄托。比如广东荔枝案例,京东不仅拉动了销量,还让消费者“买得值”成了“心里甜”;同时,通过扶持江苏宿迁和其他产地的地方特产上行,提升了区域经济。这些花了心血的运营,正悄悄让京东比路人更懂得“消费者心理”。

---

【第一低潮】

一切都这么好吗?未必。翻开另一页,你会发现不少“伪平静”的水下暗流。尽管财报中外卖业务的数据非常好看,但增速奇高的背后,这场价格战隐藏的玄机引发深思。京东敢屡次公开表态“坚决不做0元购、不恶意补贴”,这句话里藏的却是资本世界的风险逻辑——不停的烧钱扩张去占市场份额,很容易变成一把“双刃剑”。

同时,多年未见的全员用工合同、五险一金政策也让人不禁想问:骑手成本被“规范化”后,该如何与美团、饿了么这些“灵活用工方案”的老玩家抢占低成本优势?如果没有长期、可持续盈利的支撑,这些员工福利、商家吸引政策是否存在后继乏力的风险?这些担忧,像郁积的乌云,始终不曾真正散去。

更重要的是,这些创新服务究竟能不能跑通长远模型?当前市场上也有反对声:低价、补贴、政策吸引来了骑手、用户,但接下来呢?成本激增是否会压垮盈利底线?用“尊重行业格局”换来的,真是长久的行业尊重吗?

---

【第二高潮】

就在市场逐渐怀疑京东是否能承受高成本的时候,财报里的另一信息引起了一波惊天反转——京东零售的核心运营利润率不降反升!而这一切源自它的“降本增效”:一方面,通过物流创新,比如“万亿降本计划”等来服务工业企业,将供应链技术变现;另一方面,加大B2B模式,服务企业用餐、跨境物流订单等,既降低了获客成本,又拓宽了市场边界。

不仅如此,曾经的零售巨头,一开始让外界质疑是否“不能理解外卖行业的水深火热”,却存在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伏笔——京东并不单靠外卖盈利,而是通过捆绑服务生态,让消费者在整个购物链条上无缝衔接。比如,当消费者通过外卖订了下午茶,京东App会精准推送相关商品和用户的长期兴趣,完成“生态协同”。

于是大家这才醒悟,外卖对京东来说,从头到尾都不仅是“补贴抢市场”的游戏,而是一个用户获取和生态增长的工具棋盘,帮助京东进一步完成统治力上的加强和转移。京东在反向探索“一鱼多吃”。

---

【第二低潮】

然而,事情真就这么如意吗?真相或许更加复杂。“没有敌人的市场是死市场”,这是一句老话。从最近几个月来看,京东的扩张显然也刺激到了友商们。美团开始在二线、三线市场重拳反击,推出了更下沉的补贴策略,并扩大了外卖的服务触角——如果京东用了高补贴抢客,美团、饿了么也能照方抓药。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政策风险。京东作为一家具有区域市场统治力的公司,一旦外卖体量上升,很可能面临“反垄断调查”等舆论压力。再加上服务衔接的复杂性,其“品质定位”是否能在跨行业竞争下持续占优,同样还有疑问。

更严峻的是长期的战略分歧。对京东来说,想要补齐外卖业务的生态拼图,意味着要“从零”培养一整套用户迁移逻辑,这和仅仅提升既有用户在群体生态内消费能力相比,更难也更烧钱。而这一策略的正当性,在尚不成熟时或许仍然不被部分董事会成员完全认同。

---

【写在最后】

说白了,从这份京东财报来看,我们似乎看到的是一个春风得意的企业:零售业务增长强劲,外卖业务平地起高楼,跨境市场实现新突破。然而,这真的代表了它无所不能吗?如果站在反方角度质疑,“烧钱买风光”从没不是长久之计,相比短期的用户获取成本,它能不能让这些获客红利变成用户忠诚度,未尝不是下一个悬顶的关卡。而京东用“供应链护住外卖”的打法,真是下对了棋,还是为复杂生态拼图买单,未来才是见证答案的时候。

---

【小编想问】

京东一路高歌猛进,供应链效率、用户体验样样不落,然而,美团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到底是补贴与高效率打出的“真江湖”,还是外卖领域的“资本泡沫”?你怎么看京东外卖能否真的从美团手中分到一大块蛋糕,又可能让公司其他业务被牵制?留言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