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眼看距离莫迪访华的日子不到一周,就在中方为迎接莫迪到访积极准备之时,他却意外绕道日本,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密谈,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更令人警觉的是,此次莫迪访日并非普通的礼节性访问,而是早有预谋,他此行的两大重点直指稀土与防务合作,这两处“暗雷”,也极可能在未来对中方利益带来连锁反应。
莫迪为什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访日呢?对我国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印度与日本的“算盘”
先来看稀土领域的动作,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稀土资源的最大出口国,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最先进的加工提炼技术,几乎垄断了全球稀土市场。
印度虽然也是全球稀土资源储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多年技术积累不足,它对稀土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出口的能力远远落后于中国。
所以印度近几年对这一短板格外重视,不断对标中国,并尝试通过掐断出口、拉拢他国合作等方式,建立属于自己的稀土供应链体系,此次莫迪访日就是这盘棋的重要“落子”。
日本作为技术工业的全球领先者,一直以来都高度依赖中国供应的稀土。
再加上近年来,部分国家出于地缘竞争考量频频炒作“供应链安全”,试图减少在关键资源上的单一依赖,这也让日本积极响应印度的合作意向。
一个产业链强、一个是潜在资源输出国,印度和日本这场“联姻”,不能简单看作是普通国家之间的经济协作,而是对中国在这一领域掌控力的削弱。
再来看防务领域的合作,印度和日本近年来的防务互动越来越频繁,从联合军演到军工技术的讨论,甚至在一些军事领域已经开始共享信息。
今年5月份,印度和日本的防长会议明显升级了两国的防务关系,当时就讨论了以“战略性装备合作”为核心的内容,这次莫迪访日还会深挖双方在舰船维护和国防装备制造技术方面的合作可能。
看似专业的舰船维护合作,实际上意义并不简单。
日本近年来通过修改《防卫白皮书》,和扩大所谓“防卫预算”等动作,正在逐步为军事解禁迈向深水区。
而印度则是心甘情愿在此过程中扮演推波助澜的角色,不仅希望借此与所谓“印太安全伙伴”美、日、澳抱团取暖,还能利用这些动作对中国周边的安全施加更多压力。
中方应对之策
其实更进一步来看,印度这种行为并非无先例可循。
无论是稀土供应问题,还是四方机制中的军事合作,印度近年来屡屡主动扮演“搅局者”和配合者的角色,从插手菲律宾问题到与美、日“双边拥抱”,印度的小动作本质都是为未来的所谓“大国地位”铺路。
只不过,这样的“铺路”可能对中国周边局势埋下极为不安的隐患。
都说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对印度来说,国内的多重挑战也让莫迪更不敢在国际舞台上出现任何“软弱”的姿态。
在中国和印度关系的敏感背景下,走近日本,既能迎合印度国内某些政治力量的需求,也能给自己在国际上“增加砝码”。
而对于印度和日本在关键矿产和防务合作上的动作,中方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在稀土领域,我们应保持技术领先同时扩大市场占有率,继续完善产业链,维护原有的优势绝不是仅靠资源出口层面的强硬就能保证。
此外,还需继续推动和相关国家的多边合作,让那些所谓的“断供计划”难以为继。
在周边安全上,则更需以更高的前瞻意识完善战略部署,无论是东海态势或是台海问题,都对中国军事建设、外交应对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有更加灵活的应对和动态部署。
而莫迪的外交小心思,只是当下多国竞争局势的一部分,但它却提醒我们:
未雨绸缪,不给对方留下挑衅和围堵的空间,才最为关键。
信息来源:
上观新闻2025.08.27《深度 | 本周日到访,莫迪为何等了7年才开启这次中国之行?》
北青政知新媒体2025.08.08《石破茂、莫迪,强硬回应特朗普》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