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梁立人,80后耳边响起的是“雾起在南方、雾落在南方,重重迷雾锁南洋”,没错了,这是1984年首播时和《上海滩》一样,万人空巷,没电视的小朋友也要凑到有电视的“孩子王”家看的《雾锁南洋》;而90、00后耳边想起的则是一段欲醉迷人的Saxophone协奏后的“梦,悄悄地飞过夜晚,恨,偷偷地闯进梦里……”没错了,这是上映于1998年,《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第一部的主题曲《梦里是谁》。
这两部脍炙人口的佳片,一者是近代华人闯荡南洋的历史题材,一者为架空近未来科幻/玄幻,尽管内容、风格差之千里、且无文学底本,但编剧都是赫赫有名的香江才子,人称“帮主”的梁立人,巧的是,这两部剧作主题曲填词同样是他。
由此可见,梁帮主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
梁立人(1948年一2020年7月11日)作为出生于梅州、蜚声于香港、创立过九方科技控股和的香港现代戏剧的创作鼻祖,并开发出“九方中文输入法”的传奇大学者、大企业家,有谁相信,他的学历仅是“中学未毕业”加“无线电视第一期艺员培训班”?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01 从龙套到编剧
1966年,一场风暴袭击了中国大陆,中学还未毕业的梁立人被打断了“大学梦”。
1968年,被安置在东莞南社的梁立人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与其在农田中蹉跎岁月,比如游过大亚湾,去香港找找机会。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梁立人仅凭着对港岛灯光的向往,竟然靠着强健的体魄游到了香港,投靠了父亲的熟人。在香港的前3年,梁立人从事过报刊销售、建筑工地小工等职业。
1971年,1个意想不到的契机摆到了梁立人的跟前,那就是邵氏影业董事长邵逸夫先生为了给自己的TVB培养演艺人才,开办了无线艺员培训班。
当时在香港各大报章刊登的报名条件如下:必须是香港合法居民,年龄在17至27岁之间,身高要求男性1.75m左右以上,女性1.63m以上,能流畅阅读中文,能说流利标准的广州话,学历在中五或以上——相当于我们的高中学历,训练期为六个半月,每个月还有1000港币的补贴。
这样的条件看似宽松,其实却不那么简单,因为进入训练班仅仅是开始,除了学习表演技巧、形体练习等,每三个月还会淘汰三分之一的人,训练班的学习时间只有六个半月,而毕业后的学员并不是都能绽放星光,他们还要在成名之路上历经坎坷。
但是梁立人却在第一期无线艺员培训班中熬了下来,且由于他是“第一期”,故成为了日后各期毕业的周润发、任达华、刘德华、梁家辉、梁朝伟、周星驰、古天乐等明星的“师兄”,这也是他“帮主”名号的由来。
当然,仅凭资格老绝非梁立人成功的关键,笔头过硬才是梁立人从“龙套”角色脱颖而出的原因。
在1977年,为 TVB 编写《家变》时,梁立人深入研究了当时香港社会的家庭结构变化以及人们在经济浪潮冲击下的价值观转变,重新构建故事框架。他把亲情、利益、时代变迁等元素巧妙融合,精心雕琢每一个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为《家变》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剧集播出后,反响热烈,收视率飙升,成为香港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梁立人也凭借此剧声名鹊起,让业内人士看到了他卓越的编剧才华,自此,他正式在香港影视编剧界站稳脚跟 。
但梁立人独立担纲编剧大任还要等到1978年,在英国、东南亚和本港有着鼎鼎大名的丽的呼声(Rediffusion)广播(亚洲电视前身)进军电视领域时。
02 朋友 or 对手——与萧若元的那些事
在丽的电视,梁立人遇到了亦师亦对手的香港大学历史系大才子,编剧萧若元。
萧若元(1949——)以知识渊博见称,涉猎面广达历史、地理、政治、常识、财经、金融、命理等。于香港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曾于股票经纪行任职市代表,1973年香港股灾 后进入TVB,任晚间新闻报道主播。之后他加入丽的电视,初时仍为新闻报道员,后转投电视剧制作。
1978年,萧若元编写了丽的首个长篇电视剧剧本《鳄鱼泪》,之后总共写出一共超过800集的电视剧本;当中如《 浮生六劫 》、《天蚕变》、《大地恩情》等长剧,俱为当年之经典。
有了萧若元《鳄鱼泪》的成功,梁立人感受到了身上的重压。
但梁立人并没有甘居人下,在1980年,他推出了《大地恩情》,该剧由《家在珠江》《古都惊雷》和《金山梦》组成,反映了乡土人情、民风习俗,播出后收视一路走高,此剧奠定了梁立人在丽的电视的金牌编剧地位。
同年,他又参与了《大内群英》的编剧,该剧曾荣获马来西亚评论华语电视 100 强第 11 名。这为梁立人被新加坡传媒机构看中,延聘去引领新加坡电视剧埋下了伏笔。
1982年,梁立人编剧的《霍元甲》在香港、内地都获得了巨大成功,于华语影视剧界,梁立人声名鹊起。
就在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梁立人却突然南下狮城,原因梁立人在日后接受采访中总是“笑笑而过”、不愿多谈,而坊间的传闻却都指向他和丽的电视萧若元之间的不和——毕竟,和萧若元相比,梁立人无论在学历和“专业”上都差之甚远,加之“霍元甲”的题材争议,也是可以想象的。
03 播益南天,狮城电视剧从此起飞
1980年,为了“解除对广播部门在行政上和财政上的限制,以便这机构能发展成为一个有生气的广播电视台”,新加坡政府将新加坡广播电视台改组为法定机构“新加坡广播局”(简称新广)。
新广成立之后,新加坡华语电视剧的钟摆从教育功能向娱乐功能转变。
为此,1982年,电视台正式成立华文戏剧处,聘请编剧和专职演员。同年,单元剧《实里达大劫案》为本地制作打开了局面。1983年新广推出多出电视剧,包括获得武装部队协助的六集军旅题材电视剧《新兵小传》。
而在同期,由新广从香港引进的梁立人和江龙两位编剧也在紧张地创作本地历史大剧《雾锁南洋》,以求将新广华语频道(新加坡 Channel 8 前身)从每周1小时娱乐节目扩张到“每周5天,2部电视剧轮流放映”的水平。
1984年,由香港电视人赖水清担任监制、梁立人和江龙为编剧的四个单元53集的《雾锁南洋》推出。这套时代横跨英殖、日据、战后、独立到经济起飞,讲述新加坡华人从下南洋到落地生根过程的史诗连续剧。
此剧一经播出,就在新加坡社会引起了轰动。
特别是1985年乃新加坡独立20周年纪念,《雾锁南洋》制作组又趁热打铁,拍摄了续集《风雨同舟》和《赤道朝阳》,形成了“雾锁南洋三部曲”,涵盖了从1910年代至80年代凡70年新加坡时代波澜的壮阔画卷。
该剧在1980年代中期引入台湾、内地后,同样吸引了大量观众,以致成为“时代回忆”。
在紧张的创作之余,梁立人和江龙还将编剧“绝学”向当地爱好者倾囊相授,也为1990年代以武侠为题材的新加坡电视剧在华语世界中倍受欢迎奠定了人才基础。
随后,梁立人还在新加坡参与了《大侠吴三奇(1985)》、《人在旅途(1985)》和《盗日英雄传(1986)》的编写。
1986年,梁立人再度返回香港,回到了初次栽培自己的TVB,任制作部助理总监。
而江龙则继续留在新加坡:于1986年初接手梁立人的业务后,戏剧组不断有佳作涌现,例如1986年的《红头巾》、《芝麻绿豆》、《天涯同命鸟》;1987年的《五脚基》、《调色板》、《戏班》、《奇缘》;1988年的《空军》、《边缘少年》、《迷离夜》、《舞榭歌台》;1989年的《早安老师》、《浮沉》;1990年的《壮志豪情》、1991年的《铁狱雷霆》、《金色珊顿道》以及《三面夏娃》等等,皆在华语剧坛创下收视神话。
可以说,梁立人以其敏锐的天份与不懈的学习,令自己在编剧的道路上走出了一片天。
而梁立人播益南天,带起新加坡华语剧坛创作热潮,则更说明了华语、华人、华文化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不仅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繁荣,更让华语文化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资料:
1、《雾锁南洋》、《人在旅途》…新加坡这些超人气电视剧是怎么来的(狮城新闻:2022-09-14)
2、一路走好!72岁香港资深爱国电视人广州离世,曾创作多部经典剧集(剧透社娱乐:2020-07-12)
3、曾编雍正宫斗戏力压三国红楼!悼念新加坡剧奠基人梁立人 (星怡聊星座:2022-07-04)
4、符诗专:新广时期的华语自制节目(1980-1993)(新加坡华人网)
5、香港艺人的“黄埔军校”—无线训练班,为什么能培养出无数巨星? (美食大丰收: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