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上到处都在刷沙特那些英姿飒爽的女高铁司机,真挺提气的。
你看那“白色巨龙”贴着黄色沙漠飞驰,未来感直接拉满。列车里,第一批三十多位沙特女性,戴着头巾,眼神专注,稳稳地操控着这个时速350公里的大家伙。
这画面,怎么看都是个双赢的典范,一个我们帮朋友实现梦想的完美故事。
可我今天想聊的,是这风光背后,一个差点让我们栽了个大跟头的猛料。
为了修这条铁路,咱们中国铁建,账面上,白纸黑字,亏了整整41个亿。
人民币。
当年这消息一出,国外好多媒体那叫一个兴奋,标题起得一个比一个损,什么“中国成了冤大头”,“被石油富豪耍了”。
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看笑话的味儿。
所以,这到底是咋回事?我们是真被人当猴耍了,还是这盘棋下得太大,一般人压根儿没看懂?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那41个亿,亏得到底冤不冤?
说实话,当时从财务报表上看,那是真金白银地亏出去了。但这钱,不是亏在技术上,也不是亏在管理上。
要我说,是亏在了“甲方爸爸”的任性上。
咱们都知道中东那些石油富豪,有钱,任性。今天想要个A方案,图纸都画好了,明天一觉醒来,觉得B方案好像更气派。
一句话,改!
麦麦高铁项目就碰上这事儿了。设计方案改来改去,层层审批,那流程走得比沙漠里的骆驼还慢。可工期不等人啊,几万人的施工队在那儿,每天的开销都是天文数字。
怎么办?等?等不起。
咱们中国人干活儿实诚,合同签了,就得干。沙特那边钱款结算慢,那咱们就自己先垫着。买材料、发工资、进设备,哗哗地往里投钱。
雪球就这么越滚越大,滚成了41亿的窟窿。
这还只是钱的事儿。
真正的考验,在沙漠里。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修条铁路吗?咱们“基建狂魔”还怕这个?
但沙特的沙漠,那真不是闹着玩的。
夏天,地表温度能上50度,铁轨烫得能煎鸡蛋,人站在外面几分钟就感觉要脱水。到了晚上,温度又骤降到冰点,巨大的温差能让最坚固的钢材都变得脆弱。
这都不算最要命的。
最要命的是沙子。
不是你想象中那种金黄色的沙滩,而是比面粉还细的粉尘,无孔不入。一场风沙过来,刚挖好的路基,一夜之间就给你埋得严严实实。精密的施工设备,风沙一钻进去,立马趴窝。
更绝的是,这条铁路还要穿过地震带。
高温、流沙、温差、地震……这哪是施工啊,这简直就是在玩“地狱模式”的闯关游戏。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活儿接下来就是个错误。钱亏着,人受着罪,图啥呢?
但咱们的工程师,骨子里就没那个“认怂”的基因。
你不是有难题吗?行,我给你解决了。
你说沙子能把铁路埋了?我们花了几年时间,研究风向、沙丘移动规律,愣是搞出了一整套沙漠铁路的防沙体系。该填的填,该挖的挖,该用高架桥的就架起来,让风沙从桥底下穿过去。
你说高温会影响材料?我们联合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硬是研发出了能扛住沙漠极端环境的特种混凝土和钢材。
前前后后,为了这条铁路,我们的团队攻克了350多项世界级的技术难题。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施工”了,这是在给全世界的工程界“打样”,告诉他们,沙漠里的高铁,得这么建!
所以你看,后来那趟在铁路上跑的列车,虽然是西班牙公司专门定制的,但它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跑得又快又稳,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我们铺下的这条“神路”。
那辆叫“Talgo 350”的列车,为了适应沙漠,也是被“魔改”了一番。空调系统是加强版的,专门对付55度的高温。车身上所有的缝隙,都装了特制的密封条,就为了挡住那些无孔不入的沙子。
可以说,这条铁路的建成,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中国智慧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奇迹。
好了,奇迹是造出来了,可那亏掉的41亿怎么办?
这才是故事最精彩的反转部分。
咱们在合同谈判的最后阶段,下了一步妙棋。项目我们能建,而且能保质保量地建好,但是,建成之后,我们要参与运营。
最终,我们拿下了这条铁路后续12年的运营权。
这是什么概念?
麦麦高铁连接的是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每年,全世界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穆斯林,会去那里朝觐。
尤其是在“朝觐季”那一个月,这条高铁就成了客运的绝对主力。
人流量有多恐怖?几百万人挤在一个地方。票价?那肯定低不了。
所以,这哪是一条铁路啊,这简直就是一台印钞机。
当年看似亏掉的41个亿,通过这十几年的票务收入,不仅能大部分收回,甚至还有得赚。
这笔账,咱们算得清清楚楚。
你以为这就完了?
如果只是为了把钱挣回来,那格局就太小了。我们得到的,远比那41亿要多得多。
在项目运营阶段,我们不只是派自己人去管理,我们还做了另一件更有意义的事:培养沙特本地的人才。
从工程师到技术员,再到列车司机,我们搞了一整套的培训计划。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30多位沙特女司机,就是在这个计划下诞生的。
在当地,这绝对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它不仅给了沙特女性一个全新的职业选择,更是对整个社会观念的一次巨大推动。这件事完美契合了沙特正在搞的“2030愿景”——一个旨在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宏伟蓝图。
我们帮他们培养了人才,推动了社会进步,赢得了什么?
赢得了尊重,赢得了友谊。
这种东西,是拿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当你的付出,得到了对方发自内心的认可时,生意,就不再是单纯的生意了。
现在,我们把视线拉到最高处。
麦麦高铁项目,开始于2009年,通车在2018年。
这个时间点,非常巧妙。
它刚好横跨了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和沙特提出“2030愿景”(2016年)的阶段。
于是,这条沙漠中的高铁,就成了两个国家级顶层战略,第一次完美握手的“见面礼”。
它用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向整个中东,乃至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一带一路”,不是画大饼,不是空口号,而是能实实在在带来好处,能跟你一起发展的合作之路。
有了这个金字招牌,后面的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沙特后续上百亿的基建项目,直接就找到了我们。整个海湾地区的国家,都对“中国建造”竖起了大拇指。我们不仅输出了技术和工程,更输出了标准和信任。
这背后,是千亿级别的市场,是更深层次的能源安全合作,是一个大国在全球棋局上的重要落子。
现在回过头再看那41个亿。
那哪里是亏损?那分明是咱们交给世界的一张投名状,是通往未来星辰大海的一张VIP通行证。
有些棋,要沉住气,慢慢下。
那41个亿,没有打水漂。它在沙漠里,为我们浇灌出了一条通向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