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军迷关注到海峡对岸的军事装备升级,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大量购买美制的M1A2T主战坦克和“海玛斯”火箭炮等装备,空军方面也进行了F-16V战斗机的升级和采购,海军方面则建造了几艘导弹快艇,还在搞常规潜艇等新型舰艇。对岸海军的主力战舰似乎没太大变化,好像对于解放军海军的快速发展,他们表现得相当“淡定”。
实际上,他们也在悄悄对主力战舰进行升级,保持低调的态度。
在7月28日那天,台军的首艘经过升级的康定级护卫舰“承德”号,从高雄港出发,进行了它的第一次试航。
根据台当局的预算计划,从2022年到2030年,总共将投入431.6亿台币,折合大约14.4亿美元,用于对六艘康定级护卫舰进行升级,也被称作“战斗系统性能提升案”。
承德舰的升级从2023年底开始,到了2025年第二季度末,核心设备的安装已经全部完成。之后,接下来五艘康定级护卫舰会从2026年起每年改造一艘,这个升级计划一直持续到2031年。
康定级护卫舰这次改造涉及六个系统,其中最关键的两个是雷达和防空导弹系统。舰上主要的防空雷达采用BAE公司研发的997型ARTISAN旋转式三坐标有源相控阵雷达,取代了以前的DRBV-26D“朱庇特Ⅱ”雷达系统。
997型雷达具有三维电子扫描功能,能够对空目标进行最大约200公里左右的探测,拥有多目标处理能力,大大增强了这艘舰的对空态势感知水平。
997型雷达已经在英国皇家海军的23型护卫舰上投入使用,经过实战验证,预计也会被装备到26型护卫舰上。
承德舰上原本安装在B炮位的RIM-72C“海小槲树”近程防空导弹,成为其主要防空武器,但现在已经被台岛自己研发的“华阳”垂直发射系统所取代。
“华阳”垂直发射系统配备了32个垂发单元,能够发射“海剑二”(TC-2N)防空导弹,最大射程提升了大约30公里。
除了这两个系统的改进之外,承德舰的战斗管理平台、光电追踪装置、训练模拟设备和拖曳声呐也都进行了升级优化。
承德舰的其他武器装备都保持原有型号,比如那门MK75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两套四联装的“雄风二型”反舰导弹发射箱、一个MK 15“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以及两座Mk 32型鱼雷管等。
康定级的角色和解放军的054A型护卫舰有点相似,两个系列舰艇都在各自海军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们联合成为台海军的主力,包括台军的成功级和佩里级护卫舰,形成了主要的战斗阵容。
这次承德舰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升级,但最突出的一点还是加强了防空能力,毕竟在解放军强大的空中优势面前,台军的舰艇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自我保护。
你觉得升级后的承德舰还能打一场吗?我看未必,虽然装了32个垂直发射器,还配备了所谓的“海剑二”防空导弹,可实质上,它的防空实力还比不上2007年服役的第一批054A。
就算是最基本的红旗-16,它的最大射程也有40公里,比“海剑二”要强不少。在2020年之后的战场环境下,康定级舰面对的空中攻击强度,已经远远超过了2007年的水平。
比如解放军空军派出一个4机编队的轰-6J轰炸机,在进行反舰任务时,最多能携带24枚鹰击-12。而承德舰上只有32枚“海剑二”,能拦住几枚鹰击-12呢?负责末端防御的“密集阵”根本无法应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拦截需求。
换句话说,承德舰经过一番艰难的升级,战时也就是靠轰-6的一次齐射,就能轻松击中它们。
在上世纪90年代,“康定”级护卫舰的采购事件中出现了一连串丑闻,虽然如此,这款舰艇那富有未来感的外观设计以及当时还算领先的性能,也曾经让大陆方面感到过一定的压力。
如今,无论台军怎么投入资金搞升级,想追上解放军的同类舰艇都几乎不可能了。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康定”级上,实际上是所有武器系统上都存在着。对岸其实已经察觉到这个问题,只是当局不愿面对现实,不愿承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