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关注我的人,都实现了财富自由!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加入我们,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一声令下我们用最宝贵的青春献身国防事业,汗水、风雪、泥泞,皆化作肩上的责任。然而,许多老兵,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便已退役的战友们,他们的峥嵘岁月,似乎缺少一枚官方的印记——国防服役纪念章。这枚小小的金属徽章,承载的不仅是服役年限,更是那段刀山火海、保家卫国的青春记忆。
2011年国防服役纪念章应运而生,明确了对服役满八年以上的军人的表彰。然而,现实操作中,一道无形的“时间线”将许多老兵拒之门外。政策规定,只有2011年8月1日之后退役的官兵才能获得,而那些在更早的年代,用同样的奉献甚至更艰苦的条件换来军旅生涯的老兵们,却只能空留遗憾。这并非苛求金属的冰冷,而是对一段炽热岁月最好的凭证。
我国历经风雨退役军人数量庞大,他们是社会中坚,是历史的见证者。从建设者到守护者,他们的贡献无处不在。一枚纪念章,是他们军旅生涯的缩影,是对他们无悔付出的肯定。它不仅能抚慰老兵心中的“缺憾”,更能让他们面对儿孙时,挺直腰杆,自豪地讲述那段“戴章”的岁月。
试想当一位八十岁的老兵,颤巍巍接过本该属于他的纪念章,那份欣慰与满足,千金难买。这枚章,是对他们一生忠诚的褒奖,更是国家“不忘初心、不忘老兵”的郑重承诺。对于尚健在的抗战老兵、志愿军老兵,他们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一枚章,或许是他们此生最期盼的慰藉。
从社会层面看一枚枚纪念章的颁发,是最好的“活教材”。在社区活动、学校教育中,老兵戴着纪念章,他们的故事更具说服力,精神力量更鲜明。这是一种无声的宣传,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代代年轻人,让他们明白,当兵,是荣耀,是担当,是值得一生铭记的价值。
从国家层面这更是稳定军心、凝聚力量的关键一步。现役军人看到前辈付出得到长久认可,自然安心服役。新兵招募时,一枚枚纪念章的吸引力,远胜空泛口号。这枚章,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是“军魂”传承,是民族凝聚力的无形支撑。
操作上这并非难事退役军人事务部近年来的摸底工作已相当扎实,数据基础完善。关键在于明确政策,将“服役满八年”作为基本门槛,对所有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无论何时退役,一视同仁。可分批进行,优先考虑高龄老兵。经费问题,可通过中央财政、地方配套、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解决,一枚几十元的成本,对国家荣誉而言,微不足道。
今年恰逢重要历史节点,是纪念章补发的绝佳时机。紧抓2025年新《纪律条令》的政策“窗口”,将这项工作提上议程。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时间再次流逝,让更多老兵的遗憾成为历史的注脚。
补发并非一刀切需要细致的档案核实,确保公平公正。对于已获纪念章的近期退役军人,自然无需重复。但对于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奉献的老兵,他们手中的“军功章”,理应更加闪耀。
一枚纪念章承载的是国家对军人的承诺,是历史对英雄的铭记。让这枚“迟到”的军功章,真正“戴满”所有老兵的胸膛,是对他们青春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国家荣誉最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