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恋爱后,让男友刘铮去见康克清,康克清:我代表你爸同意了

 136    |      2025-07-12 13:22

【前言】

朱敏在苏联念完大学后,就回到了祖国。那时候,她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刘建。回国后,朱敏特别想跟老爸朱德待在一起,但朱德却没答应。不过,他对小外孙刘建却喜欢得不得了,硬是要把刘建留在身边。朱敏没办法,只好说:

老爸不愿意我们一起住,但偏偏把我孩子留了下来。

【朱敏:我不想找外国人】

1950年暑假,朱敏回到了好久不见的祖国。那时候,她满心期待着能见到老爸朱德和其他亲人,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真是难以言表。

朱敏那时候正在苏联的列宁教育学院学习,由于苏德战争爆发,她不幸被关进了集中营。所以,虽然当时她已经24岁了,但还没能从苏联大学毕业。这次回国,她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父亲朱德,还有一直像妈妈一样照顾她的康克清,以及儿时抚养她长大的姨妈和外婆。

朱敏好久没见国内的亲人了,一见到外婆,心里就激动得不行。外婆清楚朱敏这些年在苏联上学不容易,吃了不少苦头,心里头顿时又疼上了她。

朱敏看到,爸爸朱德现在也苍老了许多。他和康克清妈妈还是一样的和蔼可亲,只不过爸爸现在已不再是记忆中那般威武的样子,确实显得有些年迈了。

朱德一见到女儿朱敏,心里头那个乐呵,赶忙问她:“在苏联那边学得咋样啊?以后有啥打算不?”朱敏回答得挺干脆。

我毕业后,打算当个老师,给中国的娃们上课”,朱德听了,赞许地点了点头。

他拿手轻轻触碰着女儿朱敏的脸,心里头觉得对这孩子真是亏欠不少。但让朱德特别高兴的是,朱敏这孩子,虽说从小吃了不少苦头,可她有股子倔强劲儿,心里头还烧着一把火,一门心思想着要为国家出力。

朱德特别心疼他的女儿朱敏,觉得和朱敏相处的每一刻都过得飞快,快到让他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朱德对女儿朱敏,就像其他平凡老爸那样,学习上对她要求挺严。等朱敏快开学了,准备回苏联那会儿,他心里头真是万分舍不得。

不只是朱德,朱敏的外婆也因年岁已高,特别是朱敏是她亲手抚养长大的,所以对朱敏特别牵挂。外婆年纪大了,对朱敏的关心就更多了几分。她紧紧握着朱敏的手,跟她说:

飞飞,你年纪也不轻了,要是碰到合适的男生,真该考虑找一个啦!

朱敏懂了外婆的心思,于是她应了一声。当朱敏准备回苏联的时候,朱德望着这个一手带大的闺女,想到自己以前忙于革命,陪她的时间太少了,心里不由得有点伤心。

朱敏回到苏联以后,由于外婆的告诫,加上她现在长得亭亭玉立,自带一种别样的吸引力,让周围不少男生都主动往她身边凑。

朱敏小时候,由于种种情况,和老爸朱德相处的时间真的不多,心里头总觉得缺了点啥,就是那种爱的感觉。所以,每当身边有年龄相仿的男孩子靠近她时,她总是特别友善地对待他们,给予回应。

那段时间,朱敏经常和班上的男生一块儿去看电影,还趁着大雪天一块儿出去踩雪玩。她得承认,这些男生朋友确实给她带来了不少欢乐。但她心里头一直清楚,他们就是好朋友,真要说到跟其中哪一位共度余生,朱敏觉得自己就是迈不开那道坎儿。

在朱敏看来,她从来不是那种觉得爱情就是人生一切的传统女子。身为朱德的女儿,她心里清楚,自己首先是个中国人,其次才是某个男人的伴侣。所以每当有男生追求她并向她表白时,她都会很认真地跟他们说:

我将来打算回到祖国,当个教书先生,为国家出一份力。

那些男生一听朱敏这么说,眼神就黯淡了下来。他们心里头对朱敏确实有点好感,也挺欣赏她的,可一想到得为了朱敏跑到中国去生活,那么远的地方,心里头就开始犯嘀咕,打起了退堂鼓。

朱敏以前心思全放在学习上,对谈恋爱这事总是觉得慢慢来就好。后来,她拿定了主意,决定不找外国男朋友,要回到国内找个中国人,这样以后才能更好地实现她报效国家的梦想。

【康克清:我代表你爸同意了】

朱敏心里头早就拿好主意了,不打算找外国伴侣,因此对那些追求她的苏联小伙子们,她都没动心,这事儿也就没了下文。但说来也巧,缘分这东西真是挡不住,朱敏最后还是碰到了那个让她心动,决定共度一生的人。

在一场聚会上,朱敏碰到了一个在大使馆干翻译的小哥,一聊才知道他叫刘铮。刘铮长得那叫一个帅气,而且不像苏联人那么大大咧咧,反倒像我们东方的文人,温文尔雅得很。朱敏想多了解了解刘铮,就主动说:

你能帮我提高汉语水平吗?我之前一直在苏联上学,所以汉语讲得不太流利。

刘铮瞅瞅眼前的朱敏,长得那叫一个清新脱俗,他心里头其实对人家啥身份一窍不通。但就这么盯着这位漂亮的姑娘,他压根儿就没法开口说个“不”字。

朱敏老往刘铮这儿跑,跟他一块儿探讨学问。一来二去的,朱敏觉得刘铮这人特别有上进心。虽说他的背景挺普通的,跟自个儿没法比,但他那股子学习的劲儿可真不含糊。不光是在汉语上给朱敏搭把手,还经常给她讲一堆中国的事儿。

朱敏觉得,和刘铮呆一块儿特开心,刘铮呢,也一点点察觉到,自己心里头已经装下了这个姑娘。可问题是,他心里头开始涌起一股子自卑感。

刘铮这会儿心里头明镜似的,觉得朱敏跟那些普通女孩真不一样,她心里装着大志向,追求的人生也挺有档次,一看就不是小门小户里能养出的闺女。刘铮心里头有点打鼓,生怕自家那条件拿不上台面,被朱敏家里人给看不起。

朱敏那时候正享受着爱情的甜蜜,压根没注意到刘铮心情有了波动。后来发现,每次去找他,他都开始躲躲闪闪,甚至对自己爱答不理的。朱敏心里挺不是滋味,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结果,刘铮还没来得及向朱敏打听她的家庭情况,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就瞧出了他们俩已经陷入了爱河。于是,他们直接就跟刘铮挑明了这事儿。

你晓不晓得她啥身份?朱老总家的千金嘛!

刘铮在感情世界里头本来就有点不自信,后来得知朱敏竟然是朱德将军的千金,他心里就嘀咕开了,自己不过是个平平无奇的翻译,家庭条件也很一般,就自个儿觉得跟朱敏的这段感情怕是要走到头了。

但刘铮依然摸不清自己在朱敏心里的分量。朱敏心里头,从没想过要爱人非得和自己家门第相当,她看上刘铮,纯粹就是因为他这个人好,学问也棒。

因此,当她意识到刘铮是因为了解她那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情况,才故意跟她保持距离时,她直接就去找了刘铮,鼓起勇气向他坦白说:

不论我爸是谁,我心里始终装着你。

刘铮心里头暖洋洋的,很受触动,于是伸出手,一把将朱敏搂得紧紧的。

打那天起,他俩谈恋爱的事儿就摆到明面上了。使馆里的人都能看出来,朱敏对刘铮那是真心实意的喜欢。可大伙儿也跟她说了,将来要是想结婚,还得过朱老总那一关呢。

朱敏心里明白,使馆的工作人员都是出于关心她,而她自己也已经打定主意,这辈子要跟刘铮一起过。于是,她就跟自己的康克清妈妈实话实说,讲了自己和刘铮谈恋爱的事儿。

朱敏啊,虽然不是康克清亲生的孩子,但康克清一直待她跟亲闺女似的。这不,听说朱敏找了男朋友,康克清心里头是既乐呵又上心。她明白,对女孩子来说,找另一半那可是要找个能一起走完下半辈子的,不是随便找个临时伴儿玩玩。于是,她就认真地问朱敏:“你对他了解多少啊?”

听到朱敏确认的点头,加上她把和那人相处的点点滴滴都向康克清托盘而出,康克清静默了片刻,随后便对朱敏说道:

“你叫他来跟我见个面吧!”

刘铮一听说要去见朱敏的妈,心里头那个高兴啊,他知道这说明朱敏心里头已经完全接纳他了。不过,他心里也有点小七上八下的,不知道朱敏的妈会不会瞧得上他。

不过等刘铮真的见到了康克清,他才意识到,康克清其实就是个慈祥亲切的长辈,半点架子都没有,也从不轻视刘铮这种来自普通家庭的小伙子。

这次见面过后,康克清觉得刘铮这人挺实在,靠得住,就点头答应他们继续处下去。

朱敏征得康克清妈妈点头后,心里乐开了花,和刘铮的感情也突飞猛进。转眼间到了1952年,他俩把结婚申请递给了朱德和康克清。由于康克清之前见过刘铮,感觉挺不错,就劝朱德大笔一挥,给批了。

朱德签完字后,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他为女儿的婚礼感到开心;但另一方面,想到朱敏马上就要成为别人的妻子,他心里又充满了不舍和牵挂。毕竟,这个他深爱的女儿,陪在他身边的时间真的太少了。

朱敏嫁给刘铮后,继续在苏联深造。他们在苏联的小窝虽不奢华,但刘铮对朱敏的关心无微不至。转眼间,朱敏快毕业了,这时她发现自己怀上了刘铮的孩子。刘铮一听朱敏有了身孕,别提多开心了。他天天瞅着朱敏的肚子一点点变大,满心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

朱敏瞅瞅自己的肚皮,琢磨着这娃虽然是在苏联那会儿怀上的,可他骨子里淌的是中国人的血。一看眼瞅着就要生了,她和老公刘铮一拍即合,决定回到祖国大地上来迎接新生命。

那时候,朱德已经快70岁了,一见到自己的小外孙,心里头那个乐呵啊,别提多高兴了。他赶紧把小家伙抱在怀里,但由于上了年纪,眼神不济,还专门翻出了老花镜,仔仔细细地打量着自己的小外孙。

朱敏瞧见老爸朱德特别喜欢孩子,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那时候,朱德在自个儿小外孙跟前,就跟所有普通的外公没啥两样,满心满眼都是对小家伙的疼爱。

朱敏给自己的宝贝儿子起了个名字,叫刘建。打小刘建有记忆开始,他就一直跟在朱德爷爷身边,心里头对外公那叫一个亲。康克清作为刘建的外婆,也经常搂着小家伙玩,教他认识院子里各式各样的花草。刘建一直铭记在心,因为外公朱德特别喜欢兰花,所以院子里养得最多的就是兰花。

刘建那时候特别机灵,他时不时冒出些稚嫩的话,总能让外公外婆乐不可支。朱德对外孙刘建疼爱有加,这不仅因为他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更重要的是,他觉得对女儿朱敏,自己作为父亲亏欠了太多的关爱。

朱敏一直到14岁那年才回到朱德身边,从那以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总是见少离多。朱德身为父亲,没在朱敏小时候亲自照顾她,心里头多少有点不是滋味。于是,他就把对朱敏那份爱和愧疚,一股脑儿地都给了朱敏的儿子刘建。

【朱敏:爸爸只要我儿子,把我“赶”出来了】

朱德对女儿朱敏疼爱有加,对小外孙也是满心欢喜,但他对朱敏的要求却十分严格,绝不允许她有任何特殊待遇。等朱敏产假结束后,打算到北京师范大学去教书。令她意外的是,爸爸朱德竟让她搬到学校的教职工宿舍,不能继续住在中南海了。

朱敏觉得爸爸朱德突然间变得有点“冷酷”,心里头想再跟老爸聊聊。但朱德心想,女儿已经长大成人,自己年岁也高了,不能老是护着她,得让她学会自个儿过日子,处理些大小事务。所以,他铁了心要朱敏搬出中南海,去锻炼锻炼。

朱敏心里明白,老爸朱德一旦做了决定,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改不了了。于是,她打算收拾收拾,直接搬到教职工宿舍去,同时还一边逗着自己一岁多的小宝贝刘建,跟他说咱们要换新家啦。可没想到的是,这时候朱德却硬气地说:

“这孩子我必须得留下!”

刘建和外公朱德一直特别亲,一听说自己能留下来跟外公一起住,不用搬家了,小家伙脸上立马乐开了花。没办法,最后朱敏只能带着丈夫刘铮,搬进了那间挤巴巴的教职工宿舍。

朱敏搬进了职工宿舍后,才发现那所谓的宿舍其实只有12平米大小,不过朱敏还是开开心心地在这个小屋安置好了自己,接着就着手适应起教书的工作来。

朱敏明白,苏联和咱们中国的教育方式不是一码事。因此,她一回中国,就拼命学习,好让自己能跟上国内的高等教育节奏。朱敏上课时,凭借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再加上她那简单易懂的教学方式,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大家都爱上了她的课程。

朱敏每天工作都忙得挺带劲,但一有空闲,还是会忍不住想念她的儿子刘建。特别是到晚上,她经常做梦梦到小时候的刘建在到处找她。

朱敏只要做了那样的梦,隔天准会跑到中南海,瞧瞧她的儿子刘建。而且,每次看完他之后,她总是忍不住在嘴角挂上一抹微笑。

朱敏每次回家,总发现爸爸朱德特别喜欢和刘建待在一起。要么他俩在玩些小游戏,要么朱德就在耐心地教刘建认字,或者给他讲有趣的故事。这样一来,朱敏觉得照顾刘建的任务轻松了不少,而且看到爸爸朱德因为和刘建相处而心情大好,她也很高兴。

朱德虽然很疼爱女儿朱敏,但每次见面,他都会认真告诉她,得好好干活,不能对不起国家对她的栽培。

朱德对女儿要求严格,对外孙刘建也是一样,既疼爱又严厉。刘建是在外公朱德的身边长大的,朱德特别喜欢他,但也很注重培养他的独立能力。朱德会让刘建自己动手洗袜子和手帕,还教他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让他学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刘建在外祖父朱德的疼爱中慢慢长大。等他上了小学,因为学校离家挺远,刚开始时外婆康克清安排了小汽车去接他。可这事儿让朱德知道了,他立马表示反对。

他觉得,国家给自己配车是因为工作确实需要,可刘建毕竟还是个孩子,没必要用那些本不属于他的东西,因此之后就没再让康克清去接送他了。

但朱德对刘建的爱可是真真切切的。有次下雨天,刘建放学时心想,外公朱德大概不会来接他了。可没想到,外公还是来了,只不过这次没坐小汽车,而是推了个三轮车。刘建一瞅见外公,脸上立马乐开了花。朱德也乐呵呵地跟外孙刘建开起了玩笑:

外公上了年纪,因此他坐的是有四个轮子的车,健健还小,所以他坐的是三个轮子的车。

刘建被外公朱德给逗乐了。他从小就在外公身边晃悠,特别粘外公朱德。不过呢,说到重要的事情,朱德对外孙刘建那可是管得严严实实的,从不让他觉得有啥了不起的,该咋样就咋样。

刘建长大成人后,还是经常想念他的外公朱德。他觉得,是外公朱德的爱,给了他一个快乐的童年,还让他变成了一个热爱祖国,愿意自己动手,不怕吃苦的好青年。

朱敏小时候没能和爸爸朱德一起生活,但后来和爸爸相处时,她感觉爸爸对她的爱真的一点也不少,甚至更深沉,为她想得也更长远。

朱德不光是我爸,他还是新中国的总司令朱老总。因此,很多时候,他对女儿有着深深的爱,同时也深爱着咱祖国和人民。他对家里人很关心,但也常教导我们要守规矩,不能搞特殊,得靠自己,实实在在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