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航母南海遭遇“追逐”,潜艇敢于“近距离接触”?幕后剧本揭秘!

 100    |      2025-10-10 11:37

南海那片地方,最近真挺热闹的,主角是英国皇家海军,带着他们家那艘叫“威尔士亲王”号的航母。你知道,就是那艘时不时漏水,时不时趴窝的宝贝疙瘩。反正,他们来了,还带来了一出大戏,剧本呢,是《泰晤士报》的记者写的。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讲今年九月,这支舰队感觉……对,你没听错,是“感觉”,自己被一艘中国的潜艇给盯上了。

这故事悬念是拉满了,可道具师傅太不给力。你想看点真凭实据?不好意思,视频没有,声呐图更别提了,连找个周边国家出来帮腔作证的都没有。就好像一场谋杀案,警察到了现场,既没发现尸体,也没找到凶器,唯一的线索就是报案人说他“感觉这里气氛不太对”。

英国海军自己的人出来说话,也是支支吾吾。你问他,具体哪天啊?在哪个坐标啊?离你们多远啊?一概不知。最后只能憋出一句特别主观的话:“我们感觉被跟踪了”。说完还不忘给自己脸上贴金,夸自己训练有素,应对得当。这哪是军事报告,这分明是好莱坞电影的开场白,就差一个低沉的男声旁白了:“在世界的东方,一片神秘的海域,一个幽灵般的黑影,正悄然逼近……”真实性?咱们先打个大大的问号吧。

咱先把这剧本放一边,聊点实在的。潜艇,这玩意儿是干嘛的?是用来藏的。它就是个水下狙击手,讲究的是“打了就跑”,或者说,在别人都不知道它在哪儿的时候,就已经把瞄准镜套你头上了。现代海战,潜艇只要一暴露,那就离死不远了。常规潜艇的速度,撑死了也就二十节,核潜艇是快点,但也就三十来节。可航母编队巡航起来,速度也在十八节以上,真要跑起来,潜艇在后面追得气喘吁吁,噪音搞得跟拖拉机似的,这不等于一个狙击手嫌自己目标太小,主动跑到广场中央跳舞去了吗?生怕别人看不见他。

更何况,英国舰队里不是没带保镖,他们自家的“机敏级”核潜艇就在旁边护航呢。真要有一艘中国潜艇这么明目张胆地“贴脸输出”,那英国自己的潜艇早该炸锅了,各种声学数据早该收集起来了,反潜直升机也该起飞了。结果呢?风平浪静。事后,他们居然还自己找补了一句,说那个所谓的“神秘黑影”,说不定……是头鲸鱼。

嘿,这解释简直绝了。这不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嘛。恰恰说明他们从头到尾就没搞清楚水底下到底是个啥,或者说,水底下压根儿就啥也没有。

最有意思的还不是这个,是英国人现在这种奇特的心态。就在九月份,“威尔士亲王”号的护卫舰穿航台湾海峡的时候,我们的武直-10直升机不是飞过去搞了一次模拟攻击吗?那动作几乎就是贴着脸告诉你“我在瞄准你”。正常国家海军遇到这事,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得咯噔一下吧。可英国人呢?他们大大方方地说,哎呀,这是一次宝贵的“互惠训练”机会。

你看看,这逻辑是不是很熟悉?现在又用在潜艇这事儿上了。他们说,被中国潜艇跟踪,让他们“受益于实战演练”。好像不管我们做什么,哪怕是朝他们吐口唾沫,他们都能解读成是帮他们提升免疫力。这种感觉特别生硬,就像一个学生不管老师出什么题,他都只会写那个早就背好的标准答案。

这种强行给自己找台阶下的背后,其实就是力不从心了。这次所谓的“高桅行动”,说白了就是一支东拼西凑的队伍,在亚太连个固定的补给基地都没有,怎么可能长期待下去?他们跑这么大老远过来,难道真是来打仗的?别开玩笑了。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被看见”。被媒体看见,就能上新闻头条;被国会的政客看见,就能要到下一年的军费;被国内的老百姓看见,就能继续编造那个“大英帝国荣光犹在”的幻象。可惜啊,船都旧了,人手也缺,连最基本的水下探测都得靠“感觉”和“猜测”,这场戏,演得实在是太吃力了。

这种舆论战的玩法,其实我们见得多了。先让媒体放点模棱两可的消息,官方再含糊其辞地跟进,最后利用大家的惯性思维,把假的也说成真的。今年七月他们不就炒作过一轮中国潜艇跟踪的事吗?当时我们没理他,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英国人一看,嘿,你不回应,那就是默认了?于是现在又拿出来把冷饭再炒一遍。

相比之下,我们这边呢?潜艇是国家的底牌,是用来威慑的,不是拉出来给你当群众演员,配合你演戏的。南海这地方,水文条件复杂,确实是潜艇的好去处。但这些年,我们更愿意用一种公开透明的方式告诉你我们的存在:海警船天天都在那儿巡逻,天上的北斗系统数据也向全世界开放。我们的态度很简单:我们不惹事,但事情来了,我们绝对不怕。

所以,面对英国人自导自演的这出“潜艇惊魂”,我们连一个字都懒得回应。这不是心虚,这是一种你已经懒得去戳穿的自信。真正的威慑力,从来不需要大声嚷嚷,更不需要到处去演。英国海军现在这处境,挺尴尬的,国内经济不好,军费紧张,老百姓对这种海外的耀武扬威也越来越没兴趣,只能靠编点“中国威胁”的故事来刷存在感。可这故事说多了,自己都圆不回来了,越想显得自己强大,反而越是暴露了自己的虚弱。

那艘传说中的中国潜艇呢?它可能在,也可能不在。它没有露面,没有发声。但正是这种沉默,这种不确定性,才构成了真正的力量。你不知道它在哪,但你知道,它一直都在。这,比任何媒体上的头条新闻,都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