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妤勇挑重任!中国短跑女队急需葛曼棋回归,李玉婷不适合接力赛

 162    |      2025-10-08 16:12

为什么一个打破了38年全国纪录的16岁天才,在世界大赛上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绝尘而去,连追赶的背影都显得那么遥远?

东京世锦赛女子4x100米接力的那一幕,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最后一棒,咱们的“小孩姐”陈妤颉接过了棒。当时电视镜头一转,就能看到她前面那个波兰选手斯沃博达,那可是世界顶级的白人飞人,已经领先了好几个身位。

陈妤颉当时应该是拼了命在追,整个人的动作都快到有点变形,但那个距离,肉眼可见地在拉大。她才16岁,已经是国内最顶尖的选手之一,可在那一刻,你能从屏幕里感受到那种深深的无力感。她不是输给了自己,而是前面挖的坑实在太大了,大到让一个天才少女的冲刺,看起来像是一场孤独的挣扎。

比赛结束后,成绩定格在42秒94,小组第六,决赛的门都没摸到。这个成绩说实话不算特别差,但问题是,所有人都觉得,本不该是这样的。赛后很多人都在复盘,问题到底出在哪?然后大家就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第二棒。

跑第二棒的那个安徽姑娘叫李玉婷,个子挺高的,看身材就知道是跑200米的好手,她的专项也确实是200米。可问题是,这是百米接力,不是200米。翻开她那年的赛季成绩一看,很多人都傻眼了,百米最好成绩是11秒73。

这个11秒73是什么概念?说得不客气一点,在国内的大学生运动会上,能跑进这个成绩的女选手都有一大把。而这,竟然是中国国家队在世界锦标赛上的主力二棒。这事儿就有点离谱了。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当时队的替补席上,还坐着两个比她快得多的选手。一个叫刘峡君,是北大的学生,那年状态特别好,最好成绩跑到了11秒43。还有一个叫潘越的小将,也跑出了11秒51。这两个成绩,无论是哪个,都比11秒73快了一大截。

在百米赛场上,0.3秒的差距,那简直就是一道鸿沟。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放着两个更快的不用,非要用一个专项都不对口的选手?一些懂田径的教练后来分析说,百米接力,尤其是前两棒,最需要的是那种瞬间蹬出去的爆发力和极快的步频,这恰恰是200米选手的弱项。

比赛视频里也能看出来,第一棒的老将梁小静起跑非常好,交接也很顺,算是开了个好头。可棒一到李玉婷手里,那个节奏立马就慢下来了,她的步频明显跟不上旁边道次的选手,加速过程看着就有点拖泥带水。还没等她把速度完全提起来,就已经要和第三棒交接了。中国队建立的那点微弱优势,在她这一棒几乎就消耗光了。

这事儿其实也不是第一次了。就在那年五月份的巴哈马世界接力赛,那是争夺奥运会门票最关键的一场比赛,当时队里就有李玉婷。结果咱们的队伍跑了两轮,都没能直接拿到去巴黎的资格,成绩也一直上不去。这说明教练组明明知道这个阵容组合有问题,却还是在更重要的世锦赛上,又重复了一遍。

当然,把所有的锅都甩给一个运动员是不公平的。真正让大家觉得心里憋屈的,是另一个更大的谜团——咱们的王牌选手葛曼棋,去哪了?

从头到尾,田径队没有任何官方的说法,没有解释葛曼棋为什么会缺席这么重要的比赛。一个亚运会冠军,队伍里绝对的核心和定心丸,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是受伤了?还是有别的原因?没人知道。

这就让整个事情变得更奇怪了。如果说队伍里没人,那用谁都是没办法的事。可明明有葛曼棋这张王牌,却不用,这怎么也说不通。

很多人都记得葛曼棋的实力。她可是中国女子接力队创造42秒23亚洲纪录的核心成员,那个纪录是在2022年尤金世锦赛上跑出来的,当时她那风驰电掣的冲刺,让所有人都热血沸腾。还有去年的杭州亚运会,也是她跑最后一棒,稳稳地拿下了金牌。

有她在,不光是成绩上有保证,更重要的是,她的大赛经验能让身边的年轻队友,比如陈妤颉,心里更踏实。很难想象,如果当时在东京跑第二棒或者第四棒的是状态正佳的葛曼棋,比赛会是怎样一个完全不同的局面。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陈妤颉的孤军奋战,就更让人心疼了。这孩子真的是个天才,那年四月份,她就在肇庆的比赛里跑出了11秒24,一举打破了沉睡了整整38年的全国青年纪录。这样的天赋,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的。

可天赋也需要好的土壤和环境。在接力赛场上,她就像一颗被寄予厚望的子弹,但前面几个环节没能把她顺利地送出枪膛。第三棒的朱俊颖和她的交接,还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失误,陈妤颉不得不降速去接棒。在分秒必争的短跑里,这一个停顿,几乎是致命的。

老将梁小静已经尽力了,她的第一棒跑得无可挑剔,状态也一直保持得很好。但你不能指望一个老将永远扛着队伍前进。当陈妤颉这样的新鲜血液涌现出来的时候,队伍本应该为她配备最强的阵容,让她毫无顾忌地去冲刺,而不是让她在自己的第一次世界大赛上,就去体验这种独木难支的绝望。

跑道上的秒针不会说谎,但我们更希望,每一个为国出征的天才,她的汗水与泪水,都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