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事儿,其实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出门,尤其是叫网约车,都带着一点点担忧。这种担忧不是没理由的,也不是小题大做。尤其是你看这回,带着个孩子,还生着病,在急着去医院的路上,结果司机把人扔高速上,甭管最后平台怎么补偿,这事儿本身就已经足够吓人了。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用网约车,到底图个啥?安全第一还是便捷第一?要我说,谁都觉得这俩得并重,可现实里,两回事往往没法兼得。
先别急着喷司机,先想想,这司机为啥一次次出现人车不符还拉人?为啥他愿意冒险想开线下交易?其实说到底,无非就是有利可图。你说平台不让线下,司机觉得平台抽成太高,自己当搬运工给平台打工,不如直接赚钱来得爽快。可问题是,谁来保证乘客的安全呢?说到底,司机只管多挣钱,平台只想着有单可拉,只有乘客的安全成了没人真正负责的孤儿。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乘客也挺倔,司机提线下交易不答应,那不答应拉倒,也没必要把人扔高速上吧。可你想过没有,要是每个人都答应司机的线下方式,那平台就直接瘫痪了,再往下恶性循环,光靠信用维系的东西全得凉凉。那有的人还会问:平台在干嘛?崔女士说的,每次问题一出,客服答复都不一样。有的说警告,有的说暂停,有的说重新培训。你说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小时候上学,人家问老师问题,老师得先跟班主任打招呼,班主任得再请教教导主任,结果问题永远没正面解决。那到底怎么监督这些司机,怎么确认这些开车的人是注册司机,这事儿也始终没说清白。
其实,网约车人车不符这事儿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媒体曝光。可问题是,平台从来没真解决。你看滴滴这次的回应,最后给了司机封禁,给了乘客退钱,还补偿了两百块钱慰问孩子。听起来好像挺有诚意,可细琢磨,这补偿解决了什么?司机被封了,大不了换个手机号甚至身份证,东山再起。乘客呢,钱是补了,但这一道惊吓和风险谁来赔?要是运气再差点呢,如果真的孩儿和大人,再碰上点啥极端情况,你一两百块能解决问题吗?更别说这趟事耽误了人家去医院,要是耽误个大病,后果咋办?
说回来,平台让乘客自己核对车牌、司机身份,表面上听起来是你有自主选择权,实际上是一种责任推卸。打个比方,你都上网买票了,平台告诉你请在上车前核对车票、车号,不然别怪我,这像话吗?买服务的用户永远是怕麻烦的。尤其你像崔女士这种情况,抱着孩子赶去医院,真有空在那连核对带怀疑吗?一番左右为难,结果坑的反而是乘客。
这事儿说大,可以说是平台责任心不够;说小,也可以说是行业毒瘤,个体司机钻了平台的“管理空子”。但咱们不装外宾,谁都知道这种事不是孤例。就像楼上有人天天砸东西,你找物业,物业说咱给他警告了,再继续咱就记录在案,最后你还是天天被砸,谁来管你的感受?平台砍司机的手,补一瓶药水给乘客,就当世界圆满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至于补偿方案崔女士没同意,我能理解。你说我自己带着孩子受了惊吓,这200块不是钱,是买平安买解释。可平台现在就是讲程序,不讲感受。你的事我给退钱给慰问了,以为这就是全了。要是换做平台高管家里人去做了一把顺风车,被司机扔高速上试试,看他们还会只是“警告”、“培训”这么轻描淡写吗?
话说到这,有没有解决办法?大家可能也心里有数。要么就是平台真正彻底实名认证、车牌、司机、定期抽查、一次违规就一票否决。别再讲什么“可能偶尔失误”“有补救空间”。一次都不该发生。你看咱们平时去银行,刷脸刷指纹一大堆,唯独命最值钱的时候,到了出门打个车,就成了儿戏。
再说了,这司机被封了号,真能杜绝他继续拉活吗?一个身份证就解决了,怎么没办法调出黑名单彻查到底?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平台没舍得下狠手。因为彻查太麻烦、投入成本太多,影响接单效率还得赔钱。这就是单纯逐利,不见人心。
你说顺风车,图的应该是分享便利、节约成本、陌生人间的温情与信任。可现在这信任变成了被利用的空子,被拿捏的借口。你信任别人,别人却想着捞你一笔,最后都变得谨慎、紧张,再也没有一开始的美好了。
其实哪怕给个中肯建议也行,你觉得客服有一次真正把事说清楚了吗?说是统一口径都做不到。要不然每个客服拿那一套说辞糊弄过去,最后真正的处理措施得等事件发酵,网友呼声大了平台才着急。又何必呢?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有啥难的?说白了,是不把人的“生命体验”当回事。
你看类似事件频发,为啥监管总比舆论慢?一定要等事发后有新闻、有人受害,平台被问责了才补漏吗?为啥不能靠主动、提前排查?技术能力不是没有,只是没人真当回事。只要有一条命被拿来赌概率,这平台就不合格。
再说点扎心的,补偿能买来信任吗?或者说,钱能解决一切吗?人心的安全感,是靠规则保障的,不是靠临时抱佛脚,一次性补偿。你别说两百,给两千两万,如果管理还是原地踏步,下次还会有张女士、李女士、王女士。哪怕是男的,不也会担心遇到同样的问题吗?咱们都是普通人,跟新闻里的人没本质区别,只是轮到谁的“概率”而已。
所以,有没有人真正关心这个事?表面大家都看到了,滴滴也“积极回应”了。但说白了,事情翻篇了,对他们来说损失有限,对我们老百姓,就是以后出门得更谨慎。再加上平台越来越大,乘客真的有什么主动权吗?真要说负责任,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平台对司机做到每一步都有痕迹,有责任,有链路。出现问题,一步到位严厉查处,而不是“培训一下”“重新警告一下”,这就像学校纪律检查,学生打架永远是写保证书,写着写着真改了么?
再回到咱老百姓身上。出门打车,是为了早点到目的地,不让家人担心,图个顺畅。可现在成了拼运气。你说这是不是社会倒退?值得深思。平台说让乘客多留心眼,真正管用吗?真正负责应该是你们,不是我们。我们不想整天打车也提心吊胆,只希望可以安心出门,平平安安回家。这不算奢望吧?可惜,这么容易的小目标,居然成了最难实现的事情。
最后我想问一句,这么多年来,网约车平台给了我们什么改变?便捷背后,是不是也该想想安全的初心,真把用户的命当命看,别等出了大事才追悔莫及。别让下一个崔女士,还得和孩子在高速上瑟瑟发抖,等一个“不一样的态度”。
你怎么看?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