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印度维沙卡帕特南港将上演历史性一幕:两艘P17A型“尼尔吉里”级隐身护卫舰同时服役。 这是印度海军首次实现“双盾舰同日入列”,加上1月已交付的首舰,2025年印度盾舰年服役量刷新至3艘,创下本国造舰新纪录。
P17A护卫舰满载排水量达6670吨,超越中国054B型护卫舰(约5500吨),甚至逼近中国052D驱逐舰(7000吨级)。 其动力配置堪称“万国牌顶配”:
双引擎混动系统:2台美国通用LM2500燃气轮机+2台德国MAN柴油机,航速28节,续航5500海里。
雷达豪华套餐:主桅顶配以色列EL/M-2248 S波段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450公里),后桅加装西班牙LTR-25远程警戒雷达,形成“双波段探测网”。
相比中国054B仅配备旋转式双面阵雷达(需机械转动扫描),P17A的四面固定阵列可实现360°无死角监控,技术上领先一代。
尽管吨位占优,P17A的实战能力却遭多重制约:
防空导弹射程尴尬:32单元“巴拉克-8”防空导弹最大射程仅70-80公里,且飞行速度仅2马赫。 而中国054B搭载的红旗16FE导弹射程达160公里,速度超4马赫,拦截效率碾压。
反舰火力不敌巴铁:8单元“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曾是卖点,但巴基斯坦054AP护卫舰已装备CM-302导弹(鹰击-12E出口版),突防速度与射程均反超印度。
近防系统落后:AK-630近防炮技术停留在上世纪,而中国054B已换装1130近防炮,射速高达每分钟1.1万发。
印度宣称P17A国产化率达75%,但核心子系统全赖进口:
雷达来自以色列、燃气轮机购自美国、柴油机依赖德国、反舰导弹需俄印联合研制。
对比中国054B从雷达、导弹到动力完全自主,印度“造壳不造芯”的模式导致建造延期严重:首舰2019年下水却拖延至2025年服役,比原计划迟3年。
2024年7月,印度国产护卫舰连续发生两起翻覆事故,暴露船厂工艺缺陷,P17A同样面临可靠性风险。
印度2025年“一年服役3艘盾舰”看似迅猛,实际是延期积压的结果。 截至2024年8月,中国海军已列装40艘054A系列护卫舰,P17A产能不足其10%。
印度海军虽以14艘盾舰数量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中),但作战体系漏洞明显:
防空网脆弱:P17A与主力驱逐舰均搭载射程70公里的“巴拉克-8”,导致航母编队缺乏远程防空能力。 2025年印巴冲突中,印度航母遭巴方导弹全程锁定却无力反击。
后勤混乱:现有3级驱逐舰使用以色列、俄罗斯、国产3种垂发系统,导弹互不通用,战时补给效率堪忧。
为追赶中国055万吨大驱,印度公布P-18型驱逐舰方案:满载1.3万吨、搭载144单元垂发,数量超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但该设计被质疑脱离现实:
舰炮布局照搬意大利概念图,前甲板堆砌9组垂发(72单元),后部再塞72单元,结构强度存疑。
国产垂发系统尚未成熟,却宣称兼容“巴拉克-8”“无畏”巡航导弹等7类弹药,技术难度远超印度当前工业能力。
P17A的6670吨躯壳下,掩盖着雷达依赖进口、导弹性能滞后、造船工艺粗糙的硬伤。印度试图通过“双舰同服”展示海军崛起,却难解本土军工“卡脖子”困局。 当中国护卫舰已迈向综合电力推进与反潜体系化时,印度军舰还在为动力系统罢工担忧。 这场吨位竞赛,胜负早已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