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珍珠沉浮录:千万奶茶帝国崩塌 创始人街头煮玉米还债
地铁口的蒸汽混着七月热浪。
谢瑶低头搅动锅里的玉米。
城管来了。
她猛地收摊躲进小巷。
汤水泼湿了鞋袜。
有人突然喊:“你是圆真真老板吧?”
她没抬头。
“是我。”
2018年的谢瑶还是投行精英。
硕士学历。
国际咖啡师证。
第一家咖啡店却门可罗雀。
转身扎进奶茶红海。
飞去台湾学艺三月。
带着50万积蓄回成都。
武侯区第一家“圆真真”开业时。
透明厨房里三口大锅沸腾着手搓珍珠。
当天卖爆了。
自媒体基因是她的王牌。
探店视频引流。
“现煮现做”的噱头击中健康焦虑。
日销破万。
半年十店。
加盟电话被打爆。
降低门槛是致命诱惑。
10-20万加盟费。
杭州商人一口气签六店。
300家门店如野火燎原。
2022年流水冲上4000万。
写字楼里开会。
她以为即将触碰星空。
崩塌始于珍珠锅边
“三口锅煮到冒烟,日营收才勉强过万。”
隔壁用速冻珍珠的品牌。
轻轻松松两三万。
效率绞杀着手作的浪漫。
决策慌了。
砍掉核心“手作”概念。
强推“嚼感茶饮”新标签。
30万广告费砸进市场。
水花都没溅起。
消费者迷惑了:
圆真真到底是谁?
省外加盟店更失控。
珍珠发酸。
过期牛奶。
操作台粘着糖渍。
谢瑶的选择惊呆同行:
直接关闭外省加盟权!
现金流瞬间断裂。
血泪清算单
2023年最后一家店关闭。
千万亏损。
200万个人债务。
加盟商血本无归。
“平均每家亏30万”
有人转行送外卖。
她卖掉住了20年的房子。
支起地铁口小摊。
玉米2元一根。
关东煮3元一串。
“日赚三百的话。
五年能还清”。
城管来了又走。
老加盟商塞来五百块钱。
她烫手似的推开。
锅盖揭开时白雾蒙住眼镜。
分不清是蒸汽还是泪。
奶茶修罗场生存法则
• 定位自杀:从“手作”跳向模糊的“嚼感”,品牌灵魂消散
• 加盟陷阱:用低门槛换扩张速度,管理却跟不上
• 效率困局:情怀敌不过现实,出餐速度决定生死
茶饮赛道尸骨累累。
茶百道上市即破发。
奈雪连亏六年。
喜茶降价求生。
而谢瑶的备忘录里新添三行:
“别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
现金流比规模性感。
还完债前不看星空。”
玉米在沸水里翻滚胀大。
像极了那些膨胀又破灭的珍珠梦。
有人扫码付款。
“叮”的一声。
她突然想起2019年春天。
第一杯手作珍珠递出时。
顾客眼里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