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选突然杀出一个“特朗普”,“日本优先”口号狂吸选票

 140    |      2025-07-27 16:51

“我们要让日本成为只为日本人服务的国家。”当这句口号从神谷宗币口中发出时,整个演讲广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这位47岁的右翼政治新星并未亲自参选,却成为2025年7月20日日本参议院大选的最大“主角”。

在执政联盟票数岌岌可危之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党——参政党,在神谷的带动下,以一套令人熟悉却令人警惕的政治语言,点燃了选民的愤怒与期待。

“日本优先”,这个与特朗普“AmericaFirst”如出一辙的口号,不仅成为参政党的动员令,更像是撕开日本社会焦虑裂缝的利刃。它喊出了日本年轻人对高涨物价、停滞工资、老龄社会负担的痛苦,也挑动了对外籍劳工、全球主义和政治腐败的深层不满。一个“日本版特朗普”的轮廓,正在东京政坛清晰浮现。

神谷宗币并非新人。他是参政党创党成员之一,也是该党目前在参议院的两位现任议员之一。他没有在这次大选中参选,却以党魁身份频繁现身各地助选。他的演讲风格激烈、煽动性强,精准戳中社会敏感神经。

他指责政府“用税收扼杀年轻一代”,称“全球主义者与非法外国人”正在蚕食国家的核心利益。他的“日本优先方案”主张全面限制外籍劳工、反对全球化、推崇日本传统家庭伦理,甚至不乏“年纪大的女人不能生”的极端言论,俨然模仿特朗普的政治剧本,却又裹挟着日本本土的文化焦虑。

2025年7月20日,这场原本被认为是执政联盟“稳中求胜”的选举,却因为参政党的强势搅局而意外生变。参政党在全国45个选区提名候选人,虽然整体规模仍属小党,但其影响力却远超预期。

《纽约时报》指出,神谷及其政党的“民粹右翼”色彩,在年轻选民中引发强烈共鸣,预计将拿下10至15席。对于一个仅成立5年的新兴政党,这样的成绩无疑是黑马级别的突破。

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一政治异军突起?日本社会的裂痕,早已在悄然扩散。

截至2024年,日本外籍人口已突破381万人,占总人口3%。在全球经济动荡背景下,日元持续贬值,吸引了创纪录的游客与劳工涌入。日本物价上涨压力剧烈,白米、食用油等主食频频涨价,而工资增长却长期停滞。

年轻人不仅要为高龄人口的养老制度埋单,还要面对就业压力与社会边缘化。在这种背景下,仇外情绪成为某种“情绪出口”,而神谷宗币,正是那个最善于把这种情绪转化为政治动员力的人。

更为敏感的是“外国人犯罪”问题。自2022年以来,日本有关外国人犯罪的案件逐年增加,2024年达到21,794件,创下15年来新高。媒体大肆报道、社交网络传播,让这一问题被放大至政治议程的中心。

神谷不失时机地指出:“这些人推高了物价、抢走了工作、破坏了治安。”他并未提供系统的数据分析,却在选民心中激起了足够的恐惧与愤怒。

这不是参政党第一次借“情绪政治”上位,但却是它第一次真正撼动日本主流政治结构。

首相石破茂所领导的执政联盟已在多个选区陷入苦战。年轻选票的流失,直接削弱了自民党的基本盘。而石破茂本人,一直以“温和保守”姿态应对复杂选情,却在“民意洪水”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执政联盟是否能维持过半,成为这场大选最悬而未决的看点。

但参政党的崛起,并非孤立现象。它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历史与国际逻辑。

日本右翼民粹主义并非一夜之间形成。自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社会长期陷于“失落的三十年”。年轻人经历的是一个经济停滞、社会封闭、机会稀缺的时代。

过去那种“稳定—忠诚—奋斗换未来”的社会契约已然破裂,取而代之的是普遍的不信任感与身份焦虑。“我们是谁?”“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这些问题,在神谷的口号中找到了回应。

国际格局的动荡也在深刻影响日本内部政治。在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下,日本对美依赖的结构性矛盾难以缓解,对中贸易受地缘摩擦影响波动不断,对俄能源依赖在俄乌冲突后遭遇重创。在全球秩序重塑的背景下,日本的对外战略陷入两难,而国内政治自然成为情绪宣泄战场。

神谷宗币的政治语言,正是这种“内外焦虑交织”的产物。他既质疑日本对美过度依赖,又反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与移民结构。他既回归传统“国家中心主义”,也试图用“民意直通车”绕过既有政党体系。在某种意义上,他代表的是“后民主时代”的政治新物种:不靠制度博弈、而靠舆论动员;不靠专业能力、而靠情绪共鸣。

但这类政治力量的崛起,是否注定会成为日本的“新常态”?答案尚未明朗。

《纽约时报》在评论中指出,参政党虽有一定基层动员力,但其主张过于极端,政纲缺乏系统性,难以成为稳定执政力量。其“特朗普式”的路线是否能在日本文化中扎根,也存在疑问。神谷本人亦坦言,特朗普“太自我中心,不适合日本人”。这显示出他在模仿与本土化之间的反复试探。

一旦这种政治风格在年轻男性选民中持续扩张,日本政治版图将发生结构性重构。过去依赖“稳定保守+年长选民”的自民党联盟,可能无法再独占议会制高点。参政党或许无法单独执政,但却可能成为“破坏平衡”的关键变量,为其他非传统政党打开空间。

对东亚格局而言,这是一个值得高度警惕的信号。一个日本版的“民粹右转”潮流,一旦与地区安全、历史叙事、外交路线相结合,可能造成连锁反应:日韩关系、日中关系、日美同盟都将面临重新定义的压力。尤其是参政党质疑战后秩序、强调主权至上,若进入国家决策核心,区域博弈格局将更加复杂。

2025年7月的大选只是开始,神谷宗币是否会成为真正的“日本特朗普”,或只是舆论风暴中的一颗流星,还需时间验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参政党已经用一场选举,撕破了日本社会沉默的表层,暴露了深层的冲突、期望与不安。

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追问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日本社会是否正在走向“特朗普化”?而这条道路,是短暂的政治情绪释放,还是永久的制度性转向?#热点观察家#